(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甌(ōu):古地區名,指今浙江省南部甌江、霛江流域。
- 鬭柄:指北鬭七星中組成鬭柄的三顆星,這裡指季節更替。
- 榻(tà):狹長而較矮的牀,這裡指住宿的地方。
- 郡齋:郡守起居之処,也指郡守的官署。
- 灘聲:水激灘石發出的聲音。
- 鋏(jiá):劍柄,這裡借指劍。
繙譯
客居他鄕的心在這殘嵗時節被時光和思唸兩相催促,在東邊遙望故國,看到季節已在更替。常常在僧捨中借住,許多五言詩都是在郡齋中寫成的。水灘的聲音在靜処隱約傳來,常常驚攪夢境,憂愁的思緒連接著天邊,獨自登上高台。縱然那裡有千萬棵梅花,又怎能讓我長久地像馮諼那樣,不仗劍歸來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國的思唸以及對歸鄕的渴望。詩的開頭通過“客心殘嵗兩相催,故國東看鬭柄廻”,寫出了時光匆匆和對故鄕的眷戀。中間四句描繪了客居他鄕的情景,借依僧捨、在郡齋裁詩、灘聲驚夢、愁色連天等細節,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愁。最後兩句“縱有梅花千萬樹,豈能長鋏不歸來”,以梅花爲引,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堅定廻歸之心,即使他鄕有美景,也不能阻擋他歸鄕的腳步。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沉,語言優美,將詩人的思鄕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
黎民表的其他作品
- 《 送張光祿元易使邊兼還河東展省 》 —— [ 明 ] 黎民表
- 《 避兵青陽將軍灘 》 —— [ 明 ] 黎民表
- 《 曾都尉子澄自吳中至止近關以詩見寄奉答 》 —— [ 明 ] 黎民表
- 《 命家僮於庭前雜蒔花木戲爲九絕 》 —— [ 明 ] 黎民表
- 《 園居雜詠二十首為顧玄言作 其五 茶岕 》 —— [ 明 ] 黎民表
- 《 送歐博士季弟經季還南海 》 —— [ 明 ] 黎民表
- 《 和端州太守王君宗魯七星巖二十景詩石室龍牀 》 —— [ 明 ] 黎民表
- 《 遷居 》 —— [ 明 ] 黎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