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
潔身闢憂患,中道逢喪亂。
棄置父母國,荊蠻任逃竄。
朱家匿季布,劉氏依王粲。
黃巾動地起,驚蓬隨風散。
道聞剖竹者,衣冠委塗炭。
妻子縱剽掠,齒髮從焦爛。
炊骨無堅攻,殺身誠禍癉。
屍僵橫路衢,我行旦復旦。
驅馬入鳳陽,流黃傷彼瓚。
靡靡行邁人,悠悠起長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闢(bì):同「避」,躲避。
- 荊蠻:古代中原人對楚越或南人的稱呼。
- 朱家匿季布:漢初的朱家曾藏匿項羽的部將季布,這裏藉以表明自己希望能得到收留庇護。
- 劉氏依王粲:東漢末年,王粲依附劉表,這裏也是表示希望能有依託。
- 黃巾: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因頭裹黃巾,故稱。
- 剖竹者:古代授官封爵,以竹符爲信,剖分爲二,一給本人,一留朝廷,相當於後來的委任狀。這裏指地方官吏。
- 塗炭:比喻極困苦的境遇,這裏指百姓遭受苦難。
- 癉(dàn):病,災難。
- 衢(qú):大路。
- 流黃:褐黃色的物品,這裏可能指作者的服飾或物品。
- 瓚(zàn):質地不純的玉,這裏借指作者自己。
翻譯
想要保持自身的純潔以躲避災禍憂患,卻在中途遭遇了喪亂。 無奈放棄自己的祖國,在楚越之地四處逃竄。 希望能如朱家藏匿季布、劉氏收留王粲一般,得到他人的庇護。 黃巾軍起義,如地震般爆發,人像驚慌的飛蓬隨風飄散。 聽聞那些地方官吏,使得士民百姓陷入困境,慘遭災難。 妻子兒女被肆意搶掠,人們遭受折磨,頭髮牙齒都變得焦爛。 以人肉爲食也不能堅持長久,殺人害命實在是災禍。 屍體僵硬地橫在大路中間,我卻仍然天天前行。 驅馬進入鳳陽,我這褐黃色的物品也爲之感傷。 路上行人腳步遲緩,我不由得發出悠長的嘆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社會動盪、民不聊生的悲慘景象,以及作者在這樣的亂世中的艱難處境和深沉感慨。詩中通過「潔身闢憂患,中道逢喪亂」表達了作者原本想要躲避災禍,卻不幸遭遇亂世的無奈。「棄置父母國,荊蠻任逃竄」描述了作者被迫離開祖國,在他鄉逃亡的情景。「朱家匿季布,劉氏依王粲」則表達了作者渴望得到庇護的願望。「黃巾動地起,驚蓬隨風散」形象地寫出了黃巾軍起義帶來的動盪和人們的恐慌。「道聞剖竹者,衣冠委塗炭。妻子縱剽掠,齒髮從焦爛」等句,深刻地揭示了戰亂中百姓的苦難和悲慘遭遇。「炊骨無堅攻,殺身誠禍癉」進一步強調了戰亂的殘酷和災難性。最後,「屍僵橫路衢,我行旦復旦。驅馬入鳳陽,流黃傷彼瓚。靡靡行邁人,悠悠起長嘆」,通過描寫路上的悽慘景象和自己的感傷嘆息,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悲憤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整首詩語言質樸,感情深沉,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