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 · 慶前崗周氏旌表

無處著春光,天上飛來詔十行。父老歡呼童稚舞,前崗,千載周家孝義鄕。 草木盡芬芳,更覺溪頭水也香。我道烏頭門側畔,諸郎,準備他年晝錦堂。
拼音

注釋

南鄕子: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好離鄕》、《蕉葉怨》。《金奩集》入「黃鐘宮」。原爲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兩平韻,三仄韻,平仄換韻。單調始自後蜀歐陽炯,此詞牌即以歐陽炯《南鄕子》爲正體。馮延巳、李珣倶本此添字。雙調者始自南唐馮延巳詞。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闋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體者。其定格爲雙調五十六字,上下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 「慶前崗周氏旌表」:四卷本丙集作「慶周氏旌表」。 周氏旌表: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十六·鉛(Yán)山周氏義居記》:「周氏世爲舒灊人,繼遷金陵,避五季之亂,來家鵝峯之下,葢三百年矣。有祠號將軍者,最其始祖也。系雖莫可譜,其曰『承志』曰『誼者』,皆累祖業儒。至處士欽若,字彦恭,有聲三舍間。……始欲與其伯仲同居而不異籍,自以身在季,不得專,切切爲恨。逮其病亟,當紹興二十二年六月也,索紙書字二百餘以戒其四子,有曰:『吾平生敎汝讀書,固不專於利祿,欲汝等知義,以興媺薄俗爾。我病必不瘳。汝等盡孝以事母,當以義協居,勿有異志。居舍雖小不足恥,田園雖寡不足慮也。不能遵吾訓,是謂不孝;他日或仕不以亷自守,是謂不忠,不孝不忠非吾子孫也!』越六日而逝。其配虞氏,賢而守義,慟哭而藏其書。淳熙四年,其子曰藻、曰芸、曰苾(bì)、曰芾,稍長矣,虞乃以遺命陳於民部,祈給之慿。……而藻等孝友孜孜,克成其父母之志,餘三十年,後將弗墜,周氏其自此興乎。……周氏歲入不能二千斛,内外幾六百指,養其偏親,時其祭祀,給其嫁㛰,皆有定式。歲又以十萬錢招延儒士,俾其幼稚學禮無缺者。儉以足用,是可則云。」《江西通志》:「鉛山周欽若,字彦恭。……子藻、芸、苾、芾,守遺訓同居。至慶元,已三世矣。三年,州狀聞,朝廷旌表其閭,長史致禮,免本家差役。」 春光:廣信書院本作「風光」,玆從四卷本丙集。 「天上飛來詔十行」句: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忽見飛詔從天來。」 前崗:四卷本丙集作「前江」。 晝錦堂:宋·韓琦有晝錦堂,歐陽修爲作記。晝錦者謂富貴而歸故鄕,似衣錦晝行也。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