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除夕次鄭諫議於野韻

今宵宮漏刻將稀,旅食清朝壯志違。 自少疏狂無一是,明朝安得轉多非。 春雲新院低臨幕,芳草故園半掩扉。 天上歸期還未卜,鄉心先寄使驂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宮漏:古代宮中計時器,借指時間。
  • 刻將稀:時間即將過去,指夜晚將盡。
  • 旅食:在外地謀生或寄居。
  • 清朝:清晨。
  • 壯志違:壯志未酬。
  • 疏狂:放縱不羈。
  • 明朝:明天。
  • 安得:怎能。
  • 新院:新居。
  • 低臨幕:低垂的帷幕。
  • 故園:故鄉。
  • 半掩扉:門半開着,形容無人居住。
  • 天上歸期:指天意或命運所決定的歸期。
  • 未卜:不可預知。
  • 鄉心:思鄉之情。
  • 使驂飛:使者的馬車飛馳,比喻急切的心情。

翻譯

今夜宮中的漏刻聲漸漸稀疏,意味着時間即將流逝,我在外謀生,清晨的時光裏,我的壯志未能實現。

自小放縱不羈,至今一事無成,明天又怎能突然變得事事順遂呢?

春天的雲朵低垂在新居的帷幕旁,芳草覆蓋的故鄉半掩着門扉,顯得空無一人。

天意所決定的歸期尚不可知,但我的思鄉之情已經急切地寄託在使者的馬車上了,希望它能飛馳帶我回家。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除夕之夜的孤獨與思鄉之情。詩中,「宮漏刻將稀」暗示了時間的流逝,與「旅食清朝壯志違」形成對比,突出了詩人壯志未酬的遺憾。後兩句則通過「疏狂無一是」與「明朝安得轉多非」的自嘲,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與無奈。詩的下半部分,通過描繪春雲、芳草等自然景象,以及「天上歸期未卜」的憂慮,進一步加深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