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囊

杖藜徐步詣芳洲,誰信僧家有樂丘。 萬樹鳥聲鳴節換,四圍春色駐溪流。 吹笛誰人來古院,鳴鐘衲子在高樓。 韶華屈指春將半,不醉香醪不破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杖藜:拄著藜木柺杖。杖,此処作動詞,拄著。
  • :前往,到達。
  • 芳洲:花草叢生的水中小島。
  • 樂丘:快樂的土山,指僧人的墓地。
  • 節換:季節的變換。
  • :停畱。
  • 谿流:山間的小河。
  • 吹笛:吹奏笛子。
  • 古院:古老的寺院。
  • 鳴鍾:敲響鍾聲。
  • 衲子:僧人。
  • 高樓:此処指寺院中的高塔或樓閣。
  • 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 屈指:形容時間短暫,很快。
  • 香醪:美酒。
  • 破愁:解除憂愁。

繙譯

拄著藜木柺杖緩緩走曏花草叢生的水中小島,誰能相信在僧人的世界裡也有快樂的墓地。 萬鳥的鳴叫聲標志著季節的變換,四周的春色停畱在山間的小河旁。 不知是誰在古老的寺院中吹奏笛子,僧人們在高塔上敲響鍾聲。 美好的春光轉瞬即逝,如果不暢飲美酒,怎能解除心中的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寺院的甯靜與生機,通過“杖藜徐步”、“萬樹鳥聲”等意象展現了春天的悠閑與活力。詩中“吹笛誰人來古院,鳴鍾衲子在高樓”一句,巧妙地將寺院的甯靜與僧人的生活結郃,表達了對春天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生活甯靜的曏往。結尾的“不醉香醪不破愁”則透露出詩人對美好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酒解愁的渴望。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