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緘(jiān):縫紉。
- 瑟:古代的一種絃樂器。
- 芳年:美好的年華。
- 同心:心意相通,比喻深厚的友情或愛情。
- 譬彼:比喻。
- 梧桐:一種樹,常用來象徵高潔。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 雲岑:高聳入雲的山峯。
- 雙鸞曲:指和諧美好的樂曲,鸞是傳說中的神鳥,象徵美好。
- 孤鵠吟:孤獨的鶴鳴,鵠即鶴,象徵孤獨。
- 繐帷:用穗裝飾的帳幕。
- 悽惻:悲傷。
翻譯
縫製衣裳必須用針線,和諧的琴瑟必須鳴奏。 在美好的十七歲年華,與你心意相通結爲知己。 就像那梧桐樹枝,茂盛地依傍在雲端的山峯。 誰知原本和諧的雙鸞之曲,竟變成了孤獨的鶴鳴。 幽暗的燈光照在穗飾的帳幕上,這種悲傷誰能承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從美好和諧到孤獨悲傷的轉變,通過「雙鸞曲」與「孤鵠吟」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逝去的哀愁。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梧桐枝」依傍「雲岑」象徵着高潔與美好,而「孤鵠吟」則反映了孤獨與失落。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逝去美好時光的深切懷念和無盡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