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湛瀆橋:橋名,具體位置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與作者姓氏「湛」有關。
- 天設:天意安排。
- 五百年來我:意指作者自認爲與這座橋有着五百年的緣分或歷史聯繫。
- 暮津:傍晚的渡口。
翻譯
這座橋何時以我的姓氏命名,難道天意沒有它的原因嗎? 五百年過去了,我來到這裏,在傍晚的渡口題下了這首詩。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詢問橋名的由來,表達了作者對這座橋的深厚情感和對其歷史意義的思考。詩中「天設豈無因」一句,既是對橋名由來的探究,也隱含了對天意的敬畏。而「五百年來我,題詩過暮津」則展現了作者與這座橋跨越時空的聯繫,以及他在傍晚時分題詩的情景,增添了詩意的浪漫和歷史的厚重感。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寓楚雲臺贈湯民悅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芳懋堂 》 —— [ 明 ] 湛若水
- 《 重陽攜酒同洪侍御覺山諸生方持素何宗遠鍾叔輝鄭孔新周明幾謝振卿周昌逵方毅中登高大科峯見日臺翻王摩詰韻以 》 —— [ 明 ] 湛若水
- 《 與羅朝選儒能河洛真數送之端州 》 —— [ 明 ] 湛若水
- 《 甘景陽司訓自郡中還過小瀛 》 —— [ 明 ] 湛若水
- 《 賀大中丞張靜峯徵廣之東西兩收奇功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長江雜詠十一首大勝關 》 —— [ 明 ] 湛若水
- 《 丙申十二月七日偕文明府湯縣博伍太和諸友同遊娥眉山蓮花洞有作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