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湛瀆橋

何年姓此瀆,天設豈無因。 五百年來我,題詩過暮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湛凟橋:橋名,具躰位置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與作者姓氏“湛”有關。
  • 天設:天意安排。
  • 五百年來我:意指作者自認爲與這座橋有著五百年的緣分或歷史聯系。
  • 暮津:傍晚的渡口。

繙譯

這座橋何時以我的姓氏命名,難道天意沒有它的原因嗎? 五百年過去了,我來到這裡,在傍晚的渡口題下了這首詩。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詢問橋名的由來,表達了作者對這座橋的深厚情感和對其歷史意義的思考。詩中“天設豈無因”一句,既是對橋名由來的探究,也隱含了對天意的敬畏。而“五百年來我,題詩過暮津”則展現了作者與這座橋跨越時空的聯系,以及他在傍晚時分題詩的情景,增添了詩意的浪漫和歷史的厚重感。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