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斧鉞:古代兵器,斧頭和長柄的結合,常用於象徵軍事權力。
- 柳慶營: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指當時的一個軍事營地。
- 潢池:古代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潢川縣,這裏泛指戰場。
- 赤子:原指初生的嬰兒,這裏比喻忠誠的士兵。
- 孟子: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歸馬華山:典故,出自《尚書·武成》,意指戰爭結束後,將戰馬放歸華山,象徵和平的到來。
- 武成:古代指戰爭勝利後的和平狀態。
翻譯
你親自率領軍隊來到柳慶營,戰場上的忠誠士兵們應該停止戰鬥了。如果讓孟子來記載這次功績,他會說,將戰馬放歸華山,正是和平到來的象徵。
賞析
這首詩讚頌了張靜峯將軍在廣東西部兩次戰役中取得的輝煌勝利。詩中,「斧鉞親臨柳慶營」描繪了將軍親自指揮的英勇形象,「潢池赤子合收兵」則表達了戰爭結束後士兵們應得的安寧。後兩句運用孟子的典故,寓意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的嚮往和對將軍功績的高度評價。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戰爭的勝利,也體現了對和平的渴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藤江雨中 》 —— [ 明 ] 湛若水
- 《 擬築一臥室於濆玉巖水簾之側 》 —— [ 明 ] 湛若水
- 《 送許太守琯之興化 》 —— [ 明 ] 湛若水
- 《 再和桂洲公疊杏東觀蓮韻奉答來教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題曲江新定行窩壁 》 —— [ 明 ] 湛若水
- 《 吊厓次鄧念齋韻兼呈何善山大尹諸君 》 —— [ 明 ] 湛若水
- 《 再拈六言代簡蔣道林未盡之意三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題扇贈郭平川太守二首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