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

· 張詡
鳳去還來世不知,仙郎著處見題詩。 方今天子當年舜,千仞岐山一振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鳳去還來:鳳凰離開又回來。
  • 世不知:世人不知道。
  • 仙郎:指詩人自己,也泛指有才華的文人。
  • 著處:所在之處。
  • 見題詩:看到題寫的詩句。
  • 方今:當今,現在。
  • :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
  • 岐山:古代傳說中鳳凰棲息的地方,象徵着吉祥和美好。
  • 振儀:振作,振興。

翻譯

鳳凰離開又回來,世人對此一無所知, 我所在之處,看到了自己題寫的詩句。 當今的皇帝如同古代的舜帝, 在岐山之巔,一舉振興了國家的儀容。

賞析

這首詩通過鳳凰的離去與歸來,隱喻了時代的變遷與歷史的循環。詩人以「仙郎」自居,表達了自己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對歷史的深刻洞察。詩中提到的「方今天子當年舜」,是對當時皇帝的讚美,將其比作古代賢明的舜帝,展現了詩人對國家未來的美好期望。最後一句「千仞岐山一振儀」,以岐山爲象徵,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振興的強烈願望和信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