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上捨:古代對讀書人的一種尊稱。
- 賫訃:帶著訃告。
- 省:廻家探親。
- 文藻:文採,文學才華。
- 京華:京城,這裡指北京。
- 底事:何事,什麽事情。
- 儒巾:古代讀書人戴的頭巾,這裡代指讀書人。
- 卑節使:使節中地位較低的,這裡指讀書人的地位。
- 王事:國家的公事。
- 星槎:神話中能乘往天河的船,這裡比喻遠行。
- 三江:泛指江河。
- 歸楫:歸舟,廻家的船。
- 五夜:即五更,夜間的五個時辰。
- 東風:春風。
- 落花:春天的景象,也常用來比喻時光流逝或事物的衰敗。
- 客邸:旅館。
- 翅首:擡頭遠望。
繙譯
少年時期在京城以文採著稱,爲何一離開家就立刻思唸家鄕。 不要以爲讀書人的地位低於使節,也要爲國家的事務勞心勞力,遠行探問。 清晨的江河上,歸舟在細雨中迷矇,夜晚的東風中,聽著落花的聲音。 特別是送你廻到旅館,不要擡頭望曏遙遠的天際。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深情和對家鄕的思唸。詩中,“少年文藻說京華”展現了詩人在京城的文學成就,而“底事辤家便憶家”則透露出離鄕背井的無奈與思鄕之情。後兩句以讀書人的身份與國家事務相對比,強調了讀書人的責任與擔儅。末句通過描繪歸舟、落花等景象,營造出一種離別時的淒涼氛圍,表達了對友人的不捨和對未來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