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詩
註釋
- 星羅:像星星那樣羅列分佈。
- 像物:宛如各種物體的形象。
- 屏嶂:像屏風一樣的山峯。(嶂,zhàng)
- 筆格:筆架。
- 棱削:棱角分明且銳利。
- 海螺:這裏指山的形狀像海螺。
- 玉筍:形容山峯形似竹筍。
- 石罅(xià):石頭的縫隙。
- 旁礴:混同融合。(礴,bó)
- 深粹:深厚純粹。
- 奠位:確定位置。
- 黽勉(mǐn miǎn):努力,勉力。
- 浯溪頌:指唐代元結撰寫的《大唐中興頌》,刻於浯溪石崖上。
翻譯
桂山是多麼奇特啊!山峯山巒從平地上拔起。 山峯星羅棋佈數百里,形狀宛如各種物體,各不相同。 排列的柱子高聳入空,環繞的山峯像屏障一樣翠綠。 山尖像筆架一樣精巧,山棱如劍般鋒利。 有的山峯像海螺爭相展現新奇,有的山峯如玉筍一同呈現祥瑞之象。 重重山岩呈現出萬千景象,深深的山洞能容納百餘人騎馬通過。 像河變成橋的形狀仍然存在,關卡遷移但門尚未關閉。 還有很多怪異的形狀,沒有什麼事物可以用來比喻。 石頭縫隙中流淌出寒冷的泉水,清脆的響聲更顯幽靜雅緻。 即使畫筆再精妙,要描繪這樣的圖畫也實在不容易。 遙想天地開闢之時,清氣濁氣各自確定了位置。 精華奇妙地凝結在一起,混同融合又隱藏着深厚純粹。 洪水滔天奔流,堆積的泥土每日都在消減墜落。 而桂山卻巋然不動,參差錯雜像是有人精心佈置的。 儒家先賢們遊歷得多,書籍中對此也有題識記載。 仙都和雁蕩的景色,在比較之下也要稍遜一籌。 才知道這天地間的桂山,奇特絕妙再無第二處。 可惜它處在荒涼偏遠之地,世人很少來瞻仰觀看。 我慚愧自己只是個書生,承擔着守衛邊疆的職責。 率領軍隊平定百越,努力之下幸運地完成了任務。 我天性喜愛遊山玩水,但受到束縛不能如願。 所以這樣美好的勝景,六年才得以到來一次。 令人驚歎不已,心神震撼,想要離開卻又默默銘記。 不只是欣賞自然景觀,也想要增長自己的仁德和智慧。 何況正逢清明盛世,道德教化廣泛傳播。 九州的百姓安心耕種,四海之內平息了戰火。 趁着空閒來此遊覽觀賞,官員們也都紛紛前來。 一起享受這片刻的快樂,心中感激能有這樣的時光。 揮筆寫下這首新詩,在崖壁上刻下深刻的文字。 不是要追趕浯溪頌的成就,只是想稍稍補充桂林的方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桂山的奇特景觀和雄偉氣勢。詩人用豐富的詞彙和生動的比喻,如「星羅數百里」「列柱擎空高」「海螺爭獻新,玉筍並呈瑞」等,展現了桂山的千姿百態。詩中還提到了桂山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以及自己對桂山的喜愛和對盛世的感慨。
整首詩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先寫桂山的奇景,再追溯其形成的原因,接着表達對桂山地處偏遠的遺憾,然後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感受,最後強調遊覽桂山的意義。在描寫景物時,詩人不僅注重外形的描繪,還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詩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同時,詩中也反映了詩人對國家太平、人民安樂的欣慰之情,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韓雍
韓雍的其他作品
- 《 送錦衣焦公子廷用還京師 》 —— [ 明 ] 韓雍
- 《 題行臺喜雨堂 》 —— [ 明 ] 韓雍
- 《 朱揮使昆仲南園八詠半畝塘 》 —— [ 明 ] 韓雍
- 《 朱揮使昆仲南園八詠半畝塘 》 —— [ 明 ] 韓雍
- 《 寄鎮守宣府李執中僉都 》 —— [ 明 ] 韓雍
- 《 正月十九日寄弋陽李少卿三首 》 —— [ 明 ] 韓雍
- 《 秋日美峪至保安道中望居庸有感口占三絕 》 —— [ 明 ] 韓雍
- 《 次韻答李司馬用初二首 》 —— [ 明 ] 韓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