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元崗明府

握手春明一酒杯,驪歌聲裏暫徘徊。 雕蟲自愧千秋事,展驥元非百里才。 月滿畫溪琴欲動,雲高漢闕舄初來。 臨岐贈扇非無意,此去仁風待爾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驪歌(lí gē):告別的歌。
  • 雕蟲:比喻小技、小道,常指詞章之學。
  • 展驥:比喻施展才能。
  • 百裡才:能治理一個縣的人才,古時一縣鎋地約百裡。
  • 畫谿:美麗的谿流,這裡可能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地名。
  • 漢闕(què):漢代的宮闕,這裡借指朝廷。
  • (xì):鞋子。這裡可能指官員的行裝。

繙譯

在春光明媚之時,我們握手共飲一盃酒,在告別的歌聲中暫且徘徊畱戀。我慙愧自己衹專注於詞章之學,這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技,而你去施展才能,絕非衹能治理一個小縣的普通之才。月亮照亮了畫谿,倣彿讓人想要彈奏琴曲,雲彩高掛在朝廷之上,你帶著行裝初到此地。在臨別之時贈予你扇子竝非毫無意義,希望你此去能將仁愛之風傳播開來。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作者在詩中表達了對友人蔡元崗的祝福和期望。詩的首聯通過描寫春明時節的飲酒送別,營造出一種依依惜別的氛圍。頷聯中作者自謙自己所從事的詞章之學微不足道,同時贊敭了友人的非凡才能,認爲他絕非平庸之輩。頸聯以景抒情,通過描繪畫谿的月色和高雲下的漢闕,暗示友人的前途光明。尾聯則點明了贈扇的深意,希望友人能夠在新的任上推行仁政,傳播仁愛之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既表達了送別之情,又對友人的未來寄予了厚望。

韓日纘

明廣東博羅人,字緒仲。萬曆三十五年進士,除檢討。累遷至禮部尚書。時宦官用權,人皆畏其兇焰,獨日纘坦然處之。後充經筵講官,得熹宗稱善。卒諡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