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十八詠效晚唐體和鄧玄度給諫秋柳

踰海來遊已半年,羈棲空愧主人賢。 飛花欲盡寧長戀,垂柳將殘不耐穿。 月照虛檐魂欲冷,風高前路力猶綿。 金椷錦字無消息,回首香閨入夢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踰(yú):同「逾」,越過。
  • 羈(jī)棲:滯留他鄉。
  • 椷(jiān):同「緘」,書信。

翻譯

越過大海來此遊玩已經過了半年,客居他鄉,心中愧疚主人的賢德。 飛花將要落盡,怎會長久留戀,垂柳將要凋零,已不耐編織。 月光照在空寂的屋檐上,靈魂彷彿要冷卻,風在前方高處吹着,力量卻依舊綿延。 珍貴的書信和美好的文字都沒有消息,回首那閨房,只能在夢中牽掛。

賞析

這首詩以悲秋爲主題,抒發了詩人旅居他鄉的孤獨、愧疚以及對遠方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飛花欲盡」「垂柳將殘」等景象,烘托出秋天的蕭瑟和衰敗,也象徵着詩人內心的淒涼。「月照虛檐魂欲冷,風高前路力猶綿」則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孤獨和無奈的感覺。最後,詩人表達了對遠方之人的思念,因許久未收到消息,只能在夢中牽掛對方。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將詩人的複雜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