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黃仕明進士

大明懸日月,天子重人文。 寵洽丘園賁,因沾雨露新。 彤軒初召對,三策重天人。 非熊起渭水,板築識良臣。 之子懷素略,乘時欻致身。 鳳凰翔千仞,渥窪奔絕塵。 風雲誠遇合,砥礪方足珍。 杯流注滄海,何以答君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bì):裝飾,文飾。
  • 彤軒:朱漆的車轎。此處指宮殿。
  • 寵洽:謂皇帝的恩寵優厚。
  • (xū):忽然。
  • 渥窪(wò wā):水名。在今甘肅省安西縣境,傳說產神馬之處。

翻譯

大明朝如同高懸的日月般光明,天子重視人文教化。 皇帝的恩寵廣佈到鄉間隱士,他們也因受到雨露般的潤澤而煥發出新的光彩。 在宮殿中初次被召見應答,所提出的三條策略重視天道與人道。 不是熊羆卻從渭水崛起,(就像君王)從築牆勞作中識別出良臣。 這個人懷揣着平素的謀略,抓住時機忽然使自己得到任用。 鳳凰翱翔在千仞高空,神馬從渥窪水中奔出一騎絕塵。 風雲際會確實是難得的機遇,只有經過磨礪才能真正顯得珍貴。 就像杯中的水流入大海,該用什麼來報答您的恩情呢。

賞析

這首詩是寫給黃仕明進士的贈詩。詩的開頭兩句描繪了大明王朝的光明和天子對人文的重視,爲下文寫黃仕明的受寵和才華做鋪墊。接下來描述了黃仕明受到皇帝的召見,其策略受到重視,暗示他有非凡的才能。詩中用「非熊起渭水」「板築識良臣」的典故,表現出黃仕明如同古代的賢臣一樣,得到了賞識和任用。「之子懷素略,乘時欻致身」則直接誇讚黃仕明懷有平素的謀略,能夠抓住時機展現自己。「鳳凰翔千仞,渥窪奔絕塵」以鳳凰和神馬爲喻,形象地展現了黃仕明的高遠志向和傑出才能。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認爲機遇難得,而只有經過磨礪才能真正體現價值,同時也表達了對黃仕明不知如何報答君恩的思考。整首詩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和典故,語言優美,氣勢恢宏,充分表達了對黃仕明的讚美和期望。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