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父雜感
結廬不臨車馬道,交遊須待商山老。
泉衝澗石聲自清,霜染江楓色更好。
暗響泠泠常滿耳,一朝野望淨於掃。
馴雀下階相對閒,鉤簾獨坐披素抱。
兒借佛書越松嶺,歸來短衣沾雪冷。
老禪爲說梅初花,紙窗幽寂橫瘦影。
杖藜不到諸天遙,臥聽清鍾徹凡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結廬:構築房舍。讀音爲(jié lú)
- 交遊:交際,結交朋友。
- 商山老:指商山四皓,秦末漢初東園公、甪里先生、綺裏季、夏黃公四位隱士。後泛指隱士。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聲音清越。
- 馴雀:馴順的鳥雀。
- 諸天:佛教語,指護法衆天神。
翻譯
我建造的房屋不在車馬通行的大道旁,結交的朋友需是像商山四皓那樣的隱士。 泉水衝擊着山澗中的石頭,發出清脆的聲音,秋霜染紅了江邊的楓葉,使其顏色更加美好。 清越的聲響常常充滿雙耳,有一天到野外遠望,心中的雜念頓時被清掃一空。 溫順的鳥雀走下臺階相對悠閒,我掛起簾子獨自坐着,懷着淡泊的心境。 兒子借了佛書越過鬆嶺,回來時穿着短衣,身上沾着雪,感覺寒冷。 老禪師說梅花剛剛開放,紙窗裏寂靜無聲,只有梅花的瘦影橫斜。 我拄着藜杖也走不到那遙遠的諸天,臥在牀上聽着清晰的鐘聲,這聲音響徹了凡俗之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遠離塵囂、寧靜閒適的生活場景。詩人選擇在清幽之地結廬,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對隱士生活的嚮往。詩中通過描寫泉聲、霜楓、馴雀、梅花等自然景物,營造出一種優美、靜謐的氛圍。同時,詩中也提到了兒子借佛書歸來和老禪說梅初花等情節,增添了一份禪意和超脫之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現了詩人對自然、對內心寧靜的熱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