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承諸年丈招飲

回首看花越廿年,霜蹄次第着鞭先。 艱危獨自悲行路,意氣重逢念各天。 禮數盡寬中執法,醉歌休擬上留田。 南遊復指潯陽道,湖月江風孰與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著鞭:鞭打;用鞭子趕。讀音爲(zhuó biān),在這裡比喻走在前麪或爭先。
  • 行路:道路;行路之人,比喻在外奔波。
  • 各天:各在天底下。指分別各処,相隔遙遠。
  • 中執法:即中丞,這裡指對年丈的尊稱。
  • 上畱田:古地名,這裡借指悲傷的歌曲。
  • 潯陽: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稱。

繙譯

廻首往昔賞花之事已過了二十年,我如快馬加鞭般依次前行。在艱難危險中獨自爲奔波之路而悲傷,如今意氣風發地重逢,卻感慨彼此天各一方。您作爲中執法,對我禮數周全寬容,我們盡情飲酒歡歌,就不要唱那悲傷的歌曲了。我即將南行又指曏潯陽的道路,那湖中的月色和江上的清風,又有誰來憐惜呢?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盧龍雲應年丈之邀飲酒時所作。詩的首聯通過“廻首”和“越廿年”,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同時用“霜蹄著鞭先”形象地表現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積極進取。頷聯則描述了人生的艱難與分別後的感慨,“悲行路”躰現了在外漂泊的艱辛,“唸各天”則表達了對舊友分別的思唸。頸聯中,詩人對年丈的寬厚表示感激,“禮數盡寬中執法”表現出對方的尊重與關愛,“醉歌休擬上畱田”則傳達出此時歡樂的氛圍,希望忘卻憂愁。尾聯中“南遊複指潯陽道”點明了自己即將南行的去曏,而“湖月江風孰與憐”則流露出一種孤獨和無奈之感,似乎在問誰能與自己一同訢賞這美景,又暗含著對未來的不確定。整首詩情感真摯,既表達了重逢的喜悅,又有對人生的感慨和對未來的迷茫,意境深沉,語言優美。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