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雉來祥爲憲長李公賦
二月足春光,斑斑雉子翔。
羣依麥壟秀,亦戀柏臺蒼。
雊似升商鼎,來如暮越裳。
孤騫憐羽翼,五色見文章。
不比如皋獲,寧同武庫藏。
雄飛尤可羨,媒合未雲當。
渤海徵遷秩,秦封驗佐王。
華蟲應袞冕,時物豈山樑。
作室矜翬鳥,將雛對鳳凰。
文明知有兆,御李意偏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馴雉(xùn zhì):馴順的雉。
- 雉子:雉雞。
- 麥壟(mài lǒng):麥田中的壟溝。
- 柏臺:御史臺的別稱。
- 雊(gòu):雉雞叫。
- 越裳(yuè cháng):古南海國名。
- 孤騫(gū qiān):孤獨挺出的樣子。
- 皋(gāo):沼澤。
- 武庫:古代收藏兵器的倉庫。
- 渤海:此處可能指漢代渤海太守龔遂,他以治民有方聞名。
- 徵遷秩:指升官。
- 秦封:秦國的封賞。
- 佐王:輔佐君王。
- 華蟲:雉的別稱,古代用於禮服上的圖案。
- 袞冕(gǔn miǎn):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禮服和禮冠。
- 山樑:山脊。
- 作室:建築房屋。
- 矜(jīn):自誇。
- 翬鳥(huī niǎo):一種有五彩羽毛的鳥,這裏指雉雞。
- 御李:東漢李膺(yīng)有賢名,士人爲之驅馳,當時有「望見李膺,如登龍門」的說法,後以「御李」作爲得到賢者賞識的典故。
翻譯
二月裏春光正好,色彩斑斕的雉雞在飛翔。 它們一羣羣依靠着秀美的麥壟,也留戀着那蒼翠的柏臺。 雉雞的鳴叫聲好似在商朝的鼎中迴盪,它們的到來如同傍晚時分的越裳國使者。 它們孤獨而突出,讓人憐惜那羽翼,身上五色的羽毛呈現出美麗的花紋。 不像在沼澤中被捕獲的雉雞,也不同於被收藏在武庫中的兵器。 它們雄健地飛翔尤其令人羨慕,只是找到合適的伴侶卻未必容易。 就像渤海太守龔遂那樣因政績卓著而升官,這是驗證了輔佐君王的能力。 那華美的雉雞應該出現在帝王的袞冕上,此時此地的它們並非普通山樑上的鳥獸。 建造房屋時以有雉雞爲榮,餵養幼雛時對着鳳凰。 文明的跡象已經顯現,得到賢者賞識的意味更是深長。
賞析
這首詩以馴雉爲主題,通過對雉雞的描繪,表達了多種寓意。詩中描繪了二月春光中飛翔的雉雞,它們依麥壟、戀柏臺,形象地展現了它們的生存環境和習性。作者將雉雞的雊聲與商鼎聯繫起來,將其到來比作越裳國使者,增添了雉雞的神祕和祥瑞之感。同時,詩中也提到了雉雞的孤獨和尋找伴侶的不易,以及它們不被捕獲、不被收藏的自由之態,體現了作者對雉雞的讚美和對自由的嚮往。
詩中還以渤海太守龔遂的典故,暗示了有才能者應當得到賞識和晉升。最後,作者將雉雞與文明的兆頭相聯繫,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同時「御李」的典故也表達了對得到賢者賞識的渴望。整首詩用詞典雅,意境優美,寓意深刻,將雉雞的形象與各種寓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現了作者的文學才華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