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吟贈黃進賢

· 劉崧
憶昔束髮初,嬌倚雲錦機。折花事戲劇,笑詫身上衣。 一從十五時,學向機中織。絲短愁苦長,梭緩心轉急。 永夜蘭燈懸洞房,門前梧葉零秋霜。霜寒手凍絲緒亂,絡緯悲啼金井牀。 春花更疊黃金縷,花底青鸞蹴煙霧。東風何日天上來,擬奉瑤池宴歌舞。 十日滿匹恆苦遲,一夕停梭生網絲。持刀沈吟剪秋水,粉淚欲落愁風吹。 遠懷素心人,邈在千里道。何因託交歡,持此永相保。 東鄰小姬昔同年,至今盛飾爲母憐。幾回月高鳴杼軸,正是他家夜彈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束髮: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爲髻,這裏指童年時期。(shù fà)
  • 雲錦機:織錦的機器。
  • 絡緯:蟲名,即莎雞,俗稱紡織娘。(luò wěi)
  • 青鸞:傳說中的神鳥。(qīng luán)
  • 杼軸:織布機上的兩個部件,這裏代指織布機。(zhù zhóu)

翻譯

回憶往昔童年之時,我嬌柔地倚靠在雲錦機旁。折花玩耍如同戲劇一般,笑着驚詫自己身上的衣物。

自從十五歲起,開始學習在機中織布。絲線短而愁苦長,梭子緩而內心越發焦急。

長夜中蘭燈懸掛在洞房,門前的梧桐樹葉在秋霜中凋零。霜寒使得手被凍僵,絲線頭緒紛亂,紡織娘在金井牀邊悲傷啼叫。

春天的花朵層層疊疊如黃金縷,花底的青鸞在煙霧中騰躍。東風何時從天上吹來,打算奉命參加瑤池的宴飲歌舞。

十天織滿一匹布常常覺得緩慢,一夜停下梭子就會產生錯亂的網絲。持刀沉思剪下秋水般的絲線,粉淚將要落下,憂愁被風吹起。

心中懷念遠方那心地純潔的人,他在千里之外的道路上。怎樣才能依託交往獲得歡樂,憑藉這個永遠相互守護。

東邊鄰居的年輕女子曾與我同年,至今盛裝打扮被母親憐愛。幾回在月亮高懸時聽見織布機的聲響,正是她家夜晚彈奏的樂曲。

賞析

這首詩以織女的視角展開,描繪了她從童年的嬉戲到長大後學習織布的過程,以及在織布過程中的愁苦和對遠方心上人的思念。詩中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如「門前梧葉零秋霜」「霜寒手凍絲緒亂」,烘托出織女生活的清苦和內心的憂愁。同時,「東風何日天上來,擬奉瑤池宴歌舞」則表現出她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詩的後半部分,通過與東鄰小姬的對比,進一步突出了織女的孤獨和寂寞。整首詩情感細膩,語言優美,生動地展現了古代織女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