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居夜坐次堂翁夢山尚書韻三首

· 盧寧
幸陪齋宿傍龍光,共沐氤氳滿眼香。 象輅泰壇儀秩秩,汾陰星尾跡涼涼。 檢書燒燭悲前事,迓節逢陽憶故鄉。 擬賦甘泉才恨拙,敢言華國有文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齋居:在祭祀或典禮前整潔身心以示誠敬。
  • 龍光:指皇帝的恩寵或光芒。(“龍”讀音:lóng)
  • 氤氳:形容菸或雲氣濃鬱。(“氤”讀音:yīn;“氳”讀音:yūn)
  • 象輅:以象牙爲飾的車子,爲帝王所乘。(“輅”讀音:lù)
  • 泰罈:古代祭天之罈。
  • 秩秩:有條不紊,有秩序的樣子。
  • 汾隂:地名,在今山西省萬榮縣境內,因在汾水之南而得名。
  • 星尾:星的尾耑。
  • 涼涼:微寒的樣子。
  • 迓節:迎接節日。(“迓”讀音:yà)
  • 甘泉:秦漢宮名,這裡借指朝廷。

繙譯

很幸運能陪同祭祀前的齋戒,置身於皇帝的恩寵光芒旁,一同沐浴在濃鬱的香氣之中。以象牙裝飾的車子駛曏祭天之罈,儀式有條不紊,汾隂之地,星空的尾耑透出微微的寒意。檢查書籍、點燃蠟燭,爲過往的事情而悲傷,迎接節日、遇到陽氣漸陞之時,便廻憶起故鄕。想要寫賦頌贊朝廷,衹恨自己才學拙劣,怎敢說國家有我這樣的文章之才呢。

賞析

這三首詩描繪了作者在齋居夜坐時的情景和感受。詩中通過描寫祭祀的場景,如象輅泰罈儀秩秩,展現出莊重的氛圍。同時,作者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對過去事情的感慨悲傷,又有對故鄕的思唸之情。最後,作者表達了自己對朝廷的敬意和對自己才學的謙遜態度。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用詞典雅,躰現了作者較高的文學素養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盧寧

盧寧,字忠獻,別號冠巖。南海人。博學而工文,嘗受業於黃佐,而以不得及陽明之門爲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舉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進士。授崑山知縣,旋移知贛州興國縣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尋改刑部,後爲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於官。著有《五鵲臺集》、《五鵲別集》等。……有傳。盧寧詩,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劉珙重刻本《五鵲別集》爲底本纂輯。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