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春日四首

· 黎貞
遠戍玄都萬里遊,客懷犖犖笑羈留。 江南煙雨勞歸夢,塞上風雲動別愁。 抱璞無因朝聖主,曳裾詎肯謁王侯。 防身賴有龍泉劍,萬丈豪光射鬥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犖犖(luò luò):卓絕,明顯。
  • (sài):邊界險要之處。
  • (pú):蘊藏有玉的石頭,也指未雕琢的玉。
  • 曳裾(yè jū):拖着衣襟。在古代常用以形容奔走於王侯權貴之門的人。
  • (jù):豈,怎。
  • 龍泉劍:古代寶劍,這裏象徵着自己的才能和抱負。
  • 鬥牛:指鬥宿和牛宿,泛指天空。

翻譯

我遠戍遼東,如同到玄都萬里遠遊,心中懷着壯志,嘲笑自己羈留在此。江南的煙雨讓我在夢中都渴望歸去,邊塞的風雲涌動,引發我的離愁別緒。我懷揣着璞玉卻沒有機會去朝見聖主,怎肯爲了攀附權貴而拖着衣襟去謁見王侯。保護自己依靠的是龍泉寶劍,它萬丈豪光直射星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身處遼東的複雜情感。首聯中,詩人以「遠戍玄都萬里遊」形容自己在遼東的處境,雖有羈留之苦,卻仍有豪邁的胸懷。頷聯通過「江南煙雨」和「塞上風雲」的對比,表現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邊塞生活的感慨。頸聯則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無奈和對權貴的不屑。尾聯以「龍泉劍」自喻,展現出詩人的自信和抱負。整首詩意境開闊,情感真摯,既有思鄉之情,又有壯志未酬的悲憤,同時也體現了詩人的高尚氣節。

黎貞

明廣東新會人,字彥晦,號陶陶生、秫坡。元末從孫蕡學。爲人坦蕩不羈,以詩酒自放。洪武初,署本縣訓導。坐事戍遼東。時孫蕡亦戍遼東,坐藍玉黨被殺,爲斂葬之。歷十八年,放還。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覽》。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