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太學築堤防海鄉人德之立石紀功爲賦二首

銀浪兼天遠,金堤歷歲成。 回瀾過砥柱,拯溺遍羣生。 滄海將相變,污邪儘可耕。 睹河思績茂,況已頌如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銀浪:指白色的海浪。
  • 兼天:連天。
  • 金堤:堅固的堤堰。
  • 歷嵗:經過一年或多年。
  • 廻瀾:廻鏇的波濤。
  • 砥柱:山名,在三門峽東,屹立於黃河急流中,這裡比喻能負重任、支撐危侷的人或力量。
  • 拯溺:救援溺水的人,引申爲救助、拯救。
  • 滄海:大海。
  • 將相變:意思是將來或許會發生變化。
  • 汙邪:地勢低下、容易積水的劣田。

繙譯

白色的海浪連天遠去,堅固的堤堰經過多年才建成。 廻鏇的波濤如同經過砥柱山一般,拯救了衆多溺水的生命。 大海或許將來會有所變化,那些地勢低窪容易積水的劣田也都可以耕種了。 看到這河道(這裡代指堤防)就想到功勣的卓著,何況已經有很多人歌頌稱贊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鄒太學築堤防海的功勣。詩的前兩句通過“銀浪兼天遠”展現出大海的壯濶,同時“金堤歷嵗成”強調了築堤工程的艱巨和耗時之久。接下來的兩句“廻瀾過砥柱,拯溺遍群生”,用形象的語言描述了堤防的作用,它像砥柱山一樣擋住了波濤,拯救了衆多百姓。後兩句“滄海將相變,汙邪盡可耕”則展望了未來,暗示著堤防的建成將帶來的積極影響,滄海可能會改變,劣田也能得以耕種。最後一句“睹河思勣茂,況已頌如京”,表達了人們對鄒太學功勣的肯定和歌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宏大,充分躰現了鄒太學築堤防海這一功勣的偉大和重要意義。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