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雁

羨爾雲中雁,春深又北翔。 如何天畔客,歲久尚南荒。 心豈虞繒繳,謀非爲稻粱。 靜觀羣物理,漂泊負隨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xiàn):愛慕,欽慕,希望得到。
  • :你,這裏指雲中雁。
  • 繒繳(zēng zhuó):指獵取飛鳥的射具。繒,古代對絲織品的統稱。繳,系在箭上的絲繩。

翻譯

羨慕那雲中的大雁,在春深時節又向北飛翔。 爲何我這身在天邊的人,長久歲月了還在南方荒僻之地。 大雁之心哪會擔憂被弓箭射落,其謀也不是爲了那稻穀食糧。 我靜靜地觀察萬物的事理,像大雁漂泊在外卻辜負了隨着太陽的方向遷徙。

賞析

這首詩以「聞雁」爲題,借雁北飛的情景,抒發了詩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的前兩句,通過對雲中北飛的大雁的羨慕,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歸鄉的渴望。「春深又北翔」點明瞭時節和大雁的行動方向,也暗示了詩人對北方的嚮往。

接下來的兩句,詩人將自己與大雁進行對比,「天畔客」點明瞭自己的孤獨和漂泊,「歲久尚南荒」則表達了詩人長期身處南方荒僻之地的無奈和苦悶。

「心豈虞繒繳,謀非爲稻粱」這兩句,詩人賦予大雁一種高潔的品質,認爲大雁並非因爲恐懼危險或追求食物而飛行,而是遵循自然的規律。這也反映了詩人對高尚品德和自由精神的追求。

最後兩句,詩人通過「靜觀羣物理,漂泊負隨陽」,表達了對萬物事理的觀察和思考,以及自己漂泊生涯中未能如大雁般順應自然的遺憾。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將詩人的複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