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報滿六首

拭淚辭先隴,幹名赴上都。 璧完初返趙,蓴羙又思吳。 馬足非吾土,羊腸實畏途。 叢臺空有恨,飛夢月同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先隴(xiān lǒng):祖先的墳墓。
  • 幹名:求取名位。
  • 璧完初返趙:用「完璧歸趙」的典故,此處比喻完成使命或恢復原狀。
  • 蓴羙(chún měi):蓴菜的美味,這裏用「蓴鱸之思」的典故,表達思鄉之情。
  • 吾土:我的家鄉。
  • 羊腸:形容道路像羊腸一樣狹窄曲折。
  • 畏途:艱險可怕的道路。
  • 叢臺:這裏指在叢臺的過往經歷或回憶。

翻譯

擦去淚水告別祖先的墳墓,爲了求取功名趕赴京城。如同當初藺相如完璧歸趙一般,如今任務完成,卻又思念起家鄉蓴菜的美味。馬蹄所踏之地並非我的家鄉,這狹窄曲折的道路實在是艱險可怕。在叢臺的那些過往只留下遺憾,只能在孤獨的月夜中寄託飛夢迴鄉的情思。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覆雜的情感。首聯通過「拭淚辭先隴,幹名赴上都」,表現出詩人告別家鄉、追求功名的決心,但同時又帶着一絲不捨和悲傷。頷聯「璧完初返趙,蓴羙又思吳」,用典故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完成使命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頸聯「馬足非吾土,羊腸實畏途」,進一步強調了身處異鄉的孤獨和路途的艱險,增強了情感的表達。尾聯「叢臺空有恨,飛夢月同孤」,則將詩人內心的遺憾和思鄉之情推向高潮,只能在夢中回到家鄉,與孤獨的月亮爲伴。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在追求理想過程中的矛盾心理和對家鄉的眷戀。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