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宰木:墳墓上的樹木。此處指父親去世。「宰」讀作「zǎi」。
- 勸駕:勸人任職或做某事。
- 拜闕:向朝廷行拜禮,表示尊敬。
- 三仕:多次出仕。
- 四愁:張衡作《四愁詩》,藉以抒發憂思。
- 撫字:對百姓的安撫體恤。
- 桑土:指桑樹的根和皮可作藥材,這裏指民生之事。
- 綢繆:情意殷切,這裏指認真地處理民生事務。
- 冕旒:古代帝王的禮冠和禮冠前後的玉串,此處借指帝王。
翻譯
離開家鄉,心中悲痛父親已亡故,依靠朋友勸說才動身任職。向朝廷行拜禮,慚愧自己多次出仕,遇到時勢,吟誦着抒發憂思的《四愁詩》。在海邊的地區仍然要安撫體恤百姓,認真處理關乎民生之事。彙報政績時知道自己的作爲或許並無太大補益,又怎能有什麼舉動打動帝王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詩中開篇提到因父親去世而悲傷,但在朋友勸說下決定出仕,體現了他內心的矛盾和無奈。接着,詩人表達了對自己多次出仕的慚愧之情,以及對時勢的憂思。在地方任職時,詩人強調了對百姓的安撫和對民生事務的認真處理,表現出他的責任感。最後,詩人感慨自己的政績或許微不足道,難以引起帝王的關注,透露出一種對自己能力和作用的懷疑。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既體現了詩人對個人處境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對民生和國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