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醒子二首

萬古非長夜,斯人豈故吾。 靜觀隨物理,真悟出迷途。 獨返襄城駕,初收象罔珠。 更堪師後覺,啓翼與爲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斯人:此人。
  • 故吾:過去的我。
  • 物理:事物的道理、規律。
  • 真悟:真正的領悟。
  • 迷途:錯誤的道路或方向。
  • 襄城駕:可能指的是一種特定的情境或經歷,這裏可理解爲迴歸到某種正確的狀態或方向。
  • 象罔珠:「象罔」意爲虛擬的、不真切的,「象罔珠」在這裏可以理解爲虛幻難尋的珍寶,也可象徵着難以捉摸的真理或智慧。

翻譯

漫長的歲月並非都是黑暗的長夜,此人難道還是過去的我嗎? 安靜地觀察,順應事物的規律,真正地領悟從而走出迷途。 獨自回到如同襄城駕那樣的正確方向,最初收穫那如同象罔珠般虛幻難尋的真理。 更能夠以那些後覺者爲師,展開翅膀並與他們成爲同伴。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詩中提到歲月並非永遠黑暗,暗示着希望和變化。詩人強調通過靜觀事物的規律來實現真正的領悟,從而擺脫迷途,找到正確的方向。「獨返襄城駕,初收象罔珠」這兩句富有深意,表達了詩人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道路上的獨特體驗。最後,詩人表示願意以後覺者爲師,展現出一種謙虛和進取的態度。整首詩意境深邃,富有哲理,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積極追求。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