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時二首

四野陰雲蔽,狂飆暮凌亂。 清露忽凝霜,卉木皆彫換。 擾擾錐刀子,營營等血汗。 中夜起彷徨,持籌有遺算。 道路多苦辛,豺虎復爲患。 念此羈旅人,如何不長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bì):遮蓋、遮擋。
  • 狂飆(biāo):急驟的暴風。
  • :傍晚,這裏指時間。
  • 凌亂:雜亂而無條理。
  • 清露:潔淨的露水。
  • :突然。
  • 凝霜:凝結成霜。
  • 卉木:花卉草木。
  • 彫換(diāo):凋零更替。
  • 擾擾:紛亂的樣子。
  • 錐刀子:喻追逐微利之輩。
  • 營營:忙碌,奔逐,這裏指爲了利益而奔波。
  • 血汗:比喻辛勤的勞動。
  • 中夜:半夜。
  • 彷徨(páng huáng):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
  • 持籌:手拿算籌,指理財或謀劃。
  • 遺算:失算,失策。
  • 道路:這裏指人生的旅途。
  • 苦辛:辛苦,勞苦艱辛。
  • 豺虎:比喻兇殘的惡人。

翻譯

四周的田野被陰雲遮蔽,傍晚時急驟的暴風雜亂無序地颳着。潔淨的露水突然凝結成霜,花卉草木都已凋零更替。紛亂的追逐微利之輩,如同爲了那點血汗般忙碌奔波。半夜裏起來徘徊不定,拿着算籌卻仍有失策之處。人生的路途充滿了艱辛,還有兇殘的惡人製造災禍。想到這些羈旅在外的人,怎能不長長地嘆息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陰雲蔽野、狂飆亂作、草木凋零的蕭瑟景象,烘托出一種悲涼的氛圍。詩中通過對「錐刀子」般追逐微利之人的描寫,以及「持籌有遺算」的自我反思,展現了世間的紛擾和人們的無奈。同時,「道路多苦辛,豺虎復爲患」表達了人生旅途的艱難和危險,進一步加深了這種無奈感。最後,詩人以「念此羈旅人,如何不長嘆」結尾,表達了對羈旅之人的同情和對世事的感慨,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