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阻雨由潞河登舟

積雨連城黯未收,衝泥何似問江舟。 膏車柳外回紆徑,倚棹鷗邊濯遠流。 畏日卻無三伏暑,雄風先送二儀秋。 刀頭明月推篷見,散發披襟滌旅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積雨:長時間下雨。
  • :昏暗。
  • 膏車:在車軸上塗油,此處指準備啓程。(「膏」讀音爲「gāo」)
  • 紆徑:迂迴曲折的小路。
  • (zhào):船槳,這裏代指船。
  • 畏日:炎熱的太陽。
  • 三伏暑:夏季最熱的時期。
  • 雄風:涼爽的風。
  • 二儀:天地。
  • 刀頭明月:指船首的明月。
  • 散發披襟:散開頭髮,敞開衣襟,形容閒適自在的樣子。

翻譯

長時間的降雨讓城池顯得昏暗,雨還未停歇,在泥濘中前行,還不如去詢問江上的船隻。在柳林外準備啓程,車輛迂迴繞行於曲折的小路上,在鷗鳥旁邊停船,讓船在遠處的水流中清洗。炎熱的太陽被雨水遮蔽,感覺不到三伏天的暑熱,涼爽的風先送來了天地間的秋意。推開船篷,看到船首的明月,散開頭髮,敞開衣襟,以此來消除旅途的憂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雨天出行的情景以及途中的感受。詩的首聯通過描寫連綿的陰雨和城池的昏暗,以及對陸路泥濘難行的感慨,引出了乘坐江舟的想法。頷聯具體描述了出行的情景,車輛在柳林外曲折前行,船隻在鷗邊停靠清洗,展現出一種別樣的景緻。頸聯通過對天氣的感受,表現出雖然有炎熱的太陽,但因爲雨水而不覺暑熱,同時涼爽的風帶來了秋的氣息,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尾聯中,詩人在船中看到明月,通過散發披襟的行爲,來排解旅途的憂愁,體現了詩人在旅途中的一種豁達心境。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通過對自然景色和自身感受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複雜情感。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