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雲陽登陸途中雜詠五首

吳越舟初系,維揚渡不迷。 山川餘應接,岐路任東西。 宦跡存雞肋,春風送馬蹄。 王孫遊莫倦,芳草正萋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吳越:是古代的吳國和越國,現今江蘇、浙江一帶。 維揚:揚州的別稱。 岐路:(qí lù)岔路,指離別分手處。 宦跡:做官的經歷、行蹤。 王孫:本指貴族子弟,這裏泛指遊子。

翻譯

船剛在江浙一帶繫好,在揚州渡口也不會迷失方向。 山川美景接連不斷地映入眼簾,在岔路口可任意選擇前行的方向。 當官的經歷如同雞肋,好在春風吹拂着馬蹄。 遊子啊不要倦怠遊玩,茂盛的芳草正長得蔥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首聯點明船行的起點和途中經過的地方,表現出作者對行程的熟悉。頷聯寫山川美景應接不暇,以及面對岔路時的坦然。頸聯中「宦跡存雞肋」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涯的複雜感受,覺得它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春風送馬蹄」則帶來一絲輕快的氛圍。尾聯以芳草萋萋的景象,勸誡遊子不要厭倦遊玩,富有詩意。整首詩語言流暢,意境優美,既表達了對旅途風景的欣賞,也流露出對人生的某種思考。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