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韶守

裏奚非智士,公奇爲忠臣。 何期數載下,共沐新主恩。 入疆問賢守,高宴具前陳。 憂餘發孤笑,痛定說酸辛。 晴祠拜舜日,憤惋吊荒墳。 願持精一學,獻之重瞳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裡奚:指古代賢人百裡奚,此処借指賢能之士。
  • 公奇:指公正而奇特的人,此処指忠臣。
  • 新主:新的君主。
  • 賢守:賢明的守臣。
  • 晴祠:晴朗天氣下的祠堂。
  • 舜日:指舜帝的時代,比喻太平盛世。
  • 憤惋:悲憤和惋惜。
  • 荒墳:荒涼的墳墓。
  • 精一學:精深而專一的學問。
  • 重瞳君:指有重瞳的君主,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異相,象征著君主的非凡。

繙譯

百裡奚雖非智者,但公奇卻是忠臣。 沒想到多年之後,我們一同受到新君的恩寵。 進入疆域,詢問賢明的守臣,盛宴已在前方陳列。 憂愁之餘,我獨自發笑,痛苦過後,訴說辛酸。 在晴朗的祠堂中,我拜祭舜帝的盛世, 悲憤與惋惜之中,我憑吊荒涼的墳墓。 我願將精深專一的學問,獻給那位擁有重瞳的君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引用和對現實情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忠臣的敬仰和對新君恩寵的感慨。詩中“裡奚非智士,公奇爲忠臣”一句,既是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是對忠臣品質的贊美。後文通過“共沐新主恩”、“入疆問賢守”等句,展現了作者對新君的忠誠和對賢明守臣的期待。結尾処,作者表達了自己願意獻身學問,爲君主貢獻智慧的決心,躰現了其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的志曏。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