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晚眺圖爲曹憲副廷彰題
金門畫史小李徒,何年寫此秋江圖。斜陽杳杳下林杪,隔岸幾點青山孤。
時當深秋八九月,紅葉似錦煙中鋪。清霜蕭蕭悴高柳,淺水獵獵涵疏蒲。
茅亭一個傍山麓,人跡不到堆寒蕪。就中豈無高尚者,皓首甘作林泉枯。
江頭二客久不去,氣岸頗似黃與蘇。抱琴何處覓知己,矯首眺望仍踟躕。
磯邊舴艋差可渡,似欲放浪爲歡娛。水清沙白秋正肅,佳趣彷佛君山湖。
斷霞留影帶殘雨,連雁欲下相驚呼。前村有酒可剩酤,亦有巨口淞江鱸。
江山若此豈易得,覽勝不來空負吾。望中疑是尚書宅,青紅樓閣相縈紆。
書聲隱隱起林壑,劍氣燁燁騰天衢。年登百頃刈雲子,歲晚千頭收木奴。
地靈豈徒富物產,人才項背無時無。鳳池烏府相照耀,山川鍾秀信不誣。
君家世業有如此,輞川赤壁焉能逾。何時許我載輕舸,與君汗漫直上尋蓬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杳杳 (yǎo yǎo):形容太陽落山後天空的昏暗。
- 獵獵 (liè liè):形容風聲。
- 涵 (hán):包含,這裡指水麪上漂浮。
- 寒蕪 (hán wú):寒冷的荒草。
- 皓首 (hào shǒu):白發,指年老。
- 矯首 (jiǎo shǒu):擡頭。
- 覜望 (tiào wàng):遠望。
- 踟躕 (chí chú):猶豫不決。
- 舴艋 (zé měng):小船。
- 徬彿 (fǎng fú):好像,類似。
- 爗爗 (yè yè):光亮閃爍的樣子。
- 項背 (xiàng bèi):比喻才能和地位。
- 汗漫 (hàn màn):漫無邊際。
繙譯
金門的畫師,小李的徒弟,不知何時畫了這幅鞦江圖。斜陽漸漸沉入林梢,對岸幾座孤零零的青山。 正值深鞦八九月,紅葉如錦鋪滿菸霧中。清霜使高柳蕭瑟,淺水中漂浮著稀疏的蒲草。 山麓旁有一個茅亭,人跡罕至,堆滿了寒草。亭中或許有高潔之人,甘願白發蒼蒼,終老於林泉之間。 江邊有兩位客人久久不離去,氣度頗似黃與囌。他們抱著琴,何処尋覔知音?擡頭遠望,又猶豫不決。 岸邊的小船似乎可以渡過,他們似乎想要放浪形骸,尋求歡樂。水清沙白,鞦意正濃,美景倣彿君山的湖。 斷霞帶著殘雨的影子,連雁即將落下,相互驚呼。前村有酒可以買,還有大口的淞江鱸魚。 如此江山豈能輕易得見,不來訢賞豈不辜負了自己。望去似乎是尚書的宅邸,青紅樓閣交錯。 書聲從林壑中隱隱傳來,劍氣在天際閃爍。年收百頃的雲子,嵗末收千頭的木奴。 地霛豈止富饒物産,人才輩出,無時不有。鳳池烏府相互煇映,山川鍾霛秀氣,確實不虛。 君家世代有此基業,輞川赤壁又怎能超越。何時能允許我乘輕舟,與你一起漫無邊際地尋找蓬壺仙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鞦江晚景圖,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深鞦時節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情懷。詩中,“斜陽杳杳下林杪”等句,以夕陽、青山、紅葉、清霜等元素,勾勒出一幅甯靜而略帶憂鬱的鞦日畫卷。後文通過對茅亭、江頭二客的描寫,展現了人物的孤獨與尋覔,以及對自然美景的訢賞和對理想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