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癸夘冬至謁陵與李賓之學士聯句二十首其一賓之約德勝關土城寺候同行予誤出安定關土城過道赴約

冒險尋幽興亦奇,空林蕭颯凍雲垂。 草中虎阱深難覺,山下龍池遠莫窺。 萬里乾坤容著眼,一川風月解供詩。 攬衣欲下愁荊棘,賴有乘高力未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成化癸夘:成化年間的癸卯年,即公元1483年。
  • 謁陵:參拜陵墓,這裏指參拜明朝皇帝的陵墓。
  • 聯句:古代文人聚會時,每人輪流作一句或幾句詩,連成一首完整的詩。
  • 德勝關:地名,位於今北京市。
  • 土城:古代用土築成的城牆。
  • 安定關:地名,位於今北京市。
  • 蕭颯:形容風聲或景物淒涼。
  • 凍雲:指寒冷的雲。
  • 虎阱:捕虎的陷阱。
  • 龍池:指深不可測的水池。
  • 乾坤:天地。
  • 一川:一片水域,這裏指河流。
  • 攬衣:提起衣服,準備坐下。
  • 荊棘:帶刺的灌木,比喻困難或障礙。
  • 乘高:站在高處。

翻譯

冒險探尋幽深之地,興致亦顯奇特,空曠的林間風聲淒涼,寒冷的雲層低垂。 草叢中的捕虎陷阱深不可測,山下的深池遠得無法窺視。 在這廣闊的天地間,我盡情放眼,一河的風光足以激發詩意。 提起衣服欲坐下,卻憂慮荊棘叢生,幸好站在高處,體力尚未疲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冬日冒險尋幽的經歷,通過「空林蕭颯凍雲垂」等句,生動地傳達了寒冷與淒涼的氛圍。詩中「草中虎阱深難覺,山下龍池遠莫窺」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增強了語言的韻律美,同時表達了探尋未知的艱難與神祕。最後兩句「攬衣欲下愁荊棘,賴有乘高力未疲」則展現了詩人在面對困難時的堅韌與樂觀,體現了其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