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洪覺山方時素歸福山五首

行行復行行,行行入星源。 到岸不用船,拍手飛青天。 歸來閉關坐,默成在無言。 無言天至教,四時以行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星源: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地方的別稱或美稱。
  • 拍手:此處意指歡欣鼓舞,形容心情愉悅。
  • 青天:天空,也常用來比喻清明、高遠。
  • 閉關:閉門靜修,不與外界接觸。
  • 默成:默默成就,指通過靜默修行達到某種境界或成就。
  • 天至教:至高無上的教誨,指天道或自然法則的教導。

翻譯

行行復行行,行行入星源。 到岸不用船,拍手飛青天。 歸來閉關坐,默成在無言。 無言天至教,四時以行焉。

一路行走又行走,終於到達了星源之地。 到達彼岸無需船隻,心情愉悅如同飛翔在青天之上。 歸來後閉門靜坐,默默地通過無言的方式成就自我。 這種無言的修行,正是天道至高的教誨,順應四季的更迭而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湛若水在旅途中的心境與修行體驗。詩中「行行復行行」重複使用,強調了旅途的漫長與艱辛,而「到岸不用船,拍手飛青天」則生動表現了到達目的地後的喜悅與解脫感。後兩句「歸來閉關坐,默成在無言」反映了詩人通過靜默修行來尋求心靈上的成就。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天道的敬畏以及對內心寧靜的追求。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