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曲

君不見陳宮美人張麗華,春情輕薄似楊花。兵塵吹入景陽井,荒城老樹啼寒鴉。 又不見隋堤一千三百里,煬帝龍船壓春水。錦帆飛不到天涯,腥風戰血楊花裏。 噫噓唏,陳與隋,山川雖是國已非。年年三月楊花飛,江南江北啼子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楊花:柳絮,春天時隨風飄揚,常用來比喻輕薄、無常。
  • 陳宮:指南朝陳的宮廷。
  • 張麗華:南朝陳後主的寵妃,以美貌著稱。
  • 春情:指春天的情思,這裏比喻輕浮、不穩定的情感。
  • 兵塵:戰爭的塵埃,指戰亂。
  • 景陽井:南朝陳的宮廷中的一口井,後主陳叔寶與張麗華曾在此避難。
  • 隋堤:隋煬帝在位時修建的運河堤岸。
  • 煬帝: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以荒淫無度著稱。
  • 龍船:皇帝乘坐的船,這裏指隋煬帝的遊船。
  • 腥風戰血:形容戰爭的殘酷和血腥。
  • 子規:即杜鵑鳥,其鳴聲悽切,常用來象徵哀愁。

翻譯

你難道沒看見陳宮中的美人張麗華,她的春情輕薄如同楊花。戰亂的塵埃吹入了景陽井,荒廢的城池和老樹間,寒鴉在啼叫。 又難道沒看見隋堤長達一千三百里,隋煬帝的龍船壓過春水。錦繡的帆船飛不到天涯,戰爭的血腥在楊花中瀰漫。 唉,陳與隋,山川依舊而國家已非。每年三月,楊花依舊飛舞,江南江北,杜鵑鳥在啼叫。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陳宮美人張麗華和隋煬帝的龍船,描繪了兩個朝代的興衰更迭。詩中,「楊花」象徵着無常和輕薄,與張麗華的「春情」相呼應,暗示了陳朝的短暫和輕浮。而隋煬帝的龍船和腥風戰血,則展現了隋朝的奢華與殘酷。最後,詩人以「楊花飛」和「啼子規」作結,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逝去輝煌的哀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繪,抒發了對國家興亡的深沉思考。

程本立

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剛子。洪武中舉明經、秀才,授秦府引禮舍人,歷長史,受累謫雲南爲吏。洪武三十一年徵入翰林,預修《太祖實錄》,遷右僉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貶官,仍留纂修。《實錄》成,出爲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殺。 ► 2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