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陵承西涯翰長有詩相餞次韻五篇其一道中作

來往濃陰若遞郵,晚晴無復片雲留。 山呈玉筍凌空出,水幻驪龍抱月遊。 奇事我逢三日霽,賞心天賚一林秋。 歸途爲問朝陵使,曾有新篇紀勝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陵:拜謁陵墓,這裏指明朝皇帝的陵墓。
  • 翰長:翰林院的長官,這裏指李東陽,明代文學家,曾任翰林院編修。
  • 次韻:依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作詩。
  • 遞郵:傳遞郵件,比喻樹木的濃密連續。
  • 玉筍:比喻山峯尖峭如筍。
  • 驪龍:黑色的龍,常用來形容水中的波紋或水流。
  • 賞心:心情愉悅。
  • 天賚:天賜,指自然美景。
  • 朝陵使:負責朝拜陵墓的使者。
  • 新篇:新的詩篇。

翻譯

來往於濃密的樹蔭下,彷彿在傳遞郵件,傍晚晴朗無雲。 山峯如玉筍般聳立於空中,水中的波紋像黑龍抱月般遊動。 奇妙的事情是我連續三天遇到晴天,心情愉悅,天賜我一片秋林的美景。 歸途中,我想問朝陵的使者,是否曾有新的詩篇記錄這勝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程敏政在謁陵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中,「濃陰若遞郵」形象地描繪了樹蔭的連綿不斷,而「玉筍凌空出」和「驪龍抱月遊」則通過生動的比喻展現了山水的壯美。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連續晴天和秋林美景的喜悅,以及對朝陵使者是否有新詩記錄這一勝景的好奇。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情。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