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劉世亨侍御題夏仲昭墨竹
畫中看竹憶江湘,秋葉蕭蕭水氣涼。
風細殘繃和粉落,雨餘新綠過人長。
高標似露螭頭筆,直幹偏含柱下霜。
傲雪襟期渾雅淡,拂雲頭角正昂藏。
琅玕瀟灑同淇澳,紅紫妖穠陋洛陽。
摵摵清聲常在耳,亭亭疏影半依牆。
虛心自許能醫俗,秀骨誰雲似少香。
別去幾回勞夢想,興來隨處攪吟腸。
使君高節傳烏府,仙吏清風滿太常。
硯沼忽聞風雨作,襪材隨見鳳鸞翔。
明窗日日宜相對,清興時時自不忘。
此外囂塵渾絕跡,唯餘明月到中堂。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蕭:形容風聲。
- 殘繃:指殘破的竹篾或竹簾。
- 螭頭筆:古代傳說中螭(chī)頭形狀的筆,這裏比喻竹子的形狀。
- 柱下霜:比喻竹子的直挺和清冷。
- 襟期:抱負,志向。
- 昂藏:氣度不凡的樣子。
- 琅玕:美玉,這裏比喻竹子。
- 摵摵:形容竹葉摩擦的聲音。
- 醫俗:指竹子的高潔可以淨化俗世之氣。
- 秀骨:形容竹子的形態優美。
- 烏府:指官府,這裏可能指劉世亨的官職所在。
- 太常:古代官名,掌管宗廟禮儀。
- 硯沼:硯臺,比喻文思泉涌。
- 襪材:指文才,比喻文思敏捷。
- 鳳鸞翔:比喻文采飛揚。
翻譯
畫中觀賞竹子,讓我想起了江湘之地,秋葉在風中蕭蕭作響,水面上泛起涼意。微風中,殘破的竹簾和粉末一同飄落,雨後,新生的綠竹比人還高。竹子的形態像傳說中螭頭的筆,直挺的竹幹彷彿蘊含着柱下的寒霜。它那傲雪的抱負顯得十分高雅淡泊,竹尖正昂首挺立,氣度不凡。
竹子如美玉般瀟灑,與淇澳的竹子相媲美,而紅紫的妖豔則顯得鄙陋。竹葉摩擦的清脆聲音常常在耳邊迴響,竹影稀疏,半倚在牆上。竹子虛心自許,能淨化俗世之氣,其秀美的骨架誰說缺少香氣。離別後,我多次懷念,每當興致來臨時,便四處尋找靈感。
使君的高潔節操在官府中傳頌,清風仙吏的形象遍佈太常。硯臺中彷彿聽到風雨聲,文才如鳳鸞般飛翔。明亮的窗戶下,我日日與竹子相對,清雅的興致時刻不忘。除此之外,塵世的喧囂已無蹤跡,只有明月照進中堂。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竹子的描繪,展現了竹子的高潔、清雅和堅韌不拔的品質。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如將竹子比作螭頭筆、柱下霜,形容其直挺和清冷;將竹子的聲音和影子擬人化,表達其清脆和秀美。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竹子的深厚情感,以及對高潔節操和清雅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竹子及其所代表的高尚品質的讚美和追求。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