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潮歌
屯門積日無迴飆,滄波不歸成踏潮。
轟如鞭矻石且搖,亙空欲駕黿鼉橋。
驚湍蹙縮悍而驕,大陵高岸失岧嶢。
四邊無阻音響調,揹負元氣掀重霄。
介鯨得性方逍遙,仰鼻噓吸揚朱翹。
海人狂顧迭相招,罽衣髽首聲嘵嘵。
徵南將軍登麗譙,赤旗指麾不敢囂。
翌日風回沴氣消,歸濤納納景昭昭。
烏泥白沙復滿海,海色不動如青瑤。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踏潮:指海潮退去後,人們在沙灘上行走。
- 屯門:地名,指屯門山,位於今香港新界西部。
- 迴飆:迴旋的風。
- 滄波:指大海。
- 轟如鞭矻石且搖:形容海浪聲如鞭打石頭,且石頭搖動。
- 亙空:橫貫天空。
- 黿鼉橋:傳說中由巨龜和巨魚揹負的橋。
- 驚湍:急流。
- 蹙縮:緊縮。
- 悍而驕:形容水勢洶涌且傲慢。
- 大陵:大山。
- 岧嶢:高聳。
- 揹負元氣:揹負着天地之氣。
- 掀重霄:掀起高高的天空。
- 介鯨:大鯨魚。
- 得性:得到自由。
- 仰鼻噓吸:仰頭呼吸。
- 揚朱翹:揚起紅色的鰭。
- 海人:海邊居民。
- 狂顧:急切地回頭看。
- 迭相招:相互召喚。
- 罽衣髽首:穿着粗糙的衣服,頭髮散亂。
- 聲嘵嘵:聲音嘈雜。
- 徵南將軍:指鎮守南方的將軍。
- 麗譙:高樓。
- 赤旗:紅色的旗幟。
- 指麾:指揮。
- 翌日:第二天。
- 風回:風向迴轉。
- 沴氣:不祥之氣。
- 納納:形容水波平靜。
- 景昭昭:景象明亮。
- 烏泥白沙:黑色的泥和白色的沙。
- 青瑤:青色的美玉。
翻譯
在屯門山多日不見迴旋的風,大海的波濤不再歸來,人們便在沙灘上行走。海浪聲如鞭打石頭,石頭似乎也在搖動,彷彿要橫貫天空,架起由巨龜和巨魚揹負的橋。急流緊縮,水勢洶涌且傲慢,大山和高岸似乎都失去了高聳的姿態。四周沒有阻礙,聲音和諧,揹負着天地之氣,掀起高高的天空。大鯨魚得到自由,正自在地仰頭呼吸,揚起紅色的鰭。海邊居民急切地回頭看,相互召喚,穿着粗糙的衣服,頭髮散亂,聲音嘈雜。鎮守南方的將軍登上高樓,紅色的旗幟指揮着,不敢喧囂。第二天風向迴轉,不祥之氣消散,歸來的波濤平靜,景象明亮。烏泥和白沙遍佈大海,海色靜謐如青色的美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屯門山附近海潮退去後的景象,通過生動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活動的描寫,展現了大海的壯闊與海邊居民的生活狀態。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誇張手法,如「轟如鞭矻石且搖」、「亙空欲駕黿鼉橋」,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傳達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整首詩意境開闊,情感豐富,展現了劉禹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自然美的敏銳捕捉。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