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別離

· 張昱
陽關古別離,對面折楊柳。 旋踵委道傍,焉得長在手? 丈夫四方誌,竭力車馬走。 慷慨平生懷,不在然諾後。 傾資鑄寶劍,性命同所有。 去去勿復陳,黃金印如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陽關:古代關隘名,位於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南,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關口。
  • 折楊柳:古代送別時常折楊柳枝相贈,寓意離別。
  • 鏇踵:轉身的意思,比喻時間極短。
  • :丟棄。
  • 四方志:指志在四方,有遠大的抱負。
  • 竭力:盡力,全力以赴。
  • 車馬走:指四処奔波,爲事業奮鬭。
  • 慷慨:意氣風發,豪爽大方。
  • 平生懷:一生的抱負和理想。
  • 然諾:答應,許諾。
  • 傾資:傾盡所有財産。
  • 鑄寶劍:鑄造寶劍,象征決心和力量。
  • 性命同所有:將性命與所追求的事業同等看待。
  • 去去:走吧,離開。
  • 黃金印如鬭:形容官職顯赫,權力巨大。

繙譯

在古老的陽關,人們麪對著離別,折下楊柳枝作爲贈別。 轉眼間,那些楊柳枝就被丟棄在路旁,怎能長久握在手中? 大丈夫懷有遠大的四方之志,全力以赴地在車馬間奔波。 豪爽地展現一生的抱負,不在於輕易的承諾之後。 傾盡所有財産鑄造寶劍,將性命與所追求的事業同等看待。 走吧,不要再多說,黃金印章如同鬭大,象征著顯赫的官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陽關送別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慨和對大丈夫志在四方的贊美。詩中“折楊柳”寓意離別,而“鏇踵委道傍”則形象地描繪了離別後的無奈與短暫。後半部分強調了大丈夫的豪情壯志和爲理想不惜一切的決心,展現了詩人對遠大抱負和堅定信唸的推崇。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豪邁與激昂的情感。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