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傳呼:古代官吏出行時,侍從在前呼喊,使行人避讓。
- 驄馬:青白色的馬,古代常用於指官吏的坐騎。
- 佛運:佛教的興衰命運。
- 末劫:佛教術語,指世界最後時期的災難。
- 寺碑:寺廟中的石碑,常用來記載寺廟的歷史和重要事件。
- 前朝:指已經過去的朝代。
- 升堂:進入寺廟的主要殿堂。
- 三界:佛教中的欲界、色界、無色界,泛指世界。
- 聽法:聽講佛法。
- 魚龍:古代傳說中的水中生物,這裏比喻信衆。
- 兩潮:比喻佛法的高深和廣大。
- 斯文:指文化、文學。
- 東坡: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
- 參寥:指高僧,這裏可能指蘇軾所敬仰的高僧。
翻譯
官吏的呼聲載道,不知路途遙遠,秋天的驄馬氣勢更加驕橫。 佛教的命運已經知道正處於末劫,寺廟的石碑還能見證前朝的歷史。 進入殿堂,鐘鼓聲響徹三界,聽法的信衆如魚龍般趁着佛法的高潮。 如果沒有這樣的文化被世人所重視,東坡又怎麼會敬慕那些高僧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陪同官員訪問寶林寺,與別峯尊師相見的情景。詩中通過對驄馬、佛運、寺碑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佛教的歷史滄桑和寺廟的莊嚴氛圍。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東坡對高僧的敬仰,強調了文化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對歷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