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竇員外旬休早涼見示詩

新秋十日浣朱衣,鈴閣無聲公吏歸。 風韻漸高梧葉動,露光初重槿花稀。 四時苒苒催容鬢,三爵油油忘是非。 更報明朝池上酌,人知太守字玄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huàn):洗。
  • 鈴閣:古代官署中的樓閣,因懸掛鈴鐺而得名。
  • 風韻:風度,韻味。
  • 槿花:木槿花,朝開暮落,象征短暫。
  • 苒苒 (rǎn rǎn):漸漸。
  • 三爵:三盃酒。
  • 油油:形容心情愉悅,無憂無慮。
  • 玄暉:指謝霛運,南朝詩人,字玄暉。

繙譯

新鞦的第十天,我洗去了硃衣上的塵埃,鈴閣中靜悄悄的,公吏們已經歸家。風中的韻味隨著梧葉的搖動而漸漸高漲,露水初凝,槿花已稀。四季的流轉漸漸催老了容顔,三盃酒下肚,心情愉悅,忘卻了世間的紛擾。明朝還要在池邊飲酒,人們都知道太守的字是玄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新鞦時節的甯靜與變遷,通過“浣硃衣”、“鈴閣無聲”等細節展現了官署的甯靜和官員的閑適。詩中“風韻漸高梧葉動”和“露光初重槿花稀”巧妙地以自然景象隱喻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結尾提及“明朝池上酌”,不僅預示了未來的歡聚,也暗示了詩人對生活的享受和對名士風度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生活的熱愛。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