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和韓睦州元相公二君子

玉人紫綬相輝映,卻要霜須一兩莖。 其奈無成空老去,每臨明鏡若爲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人:指韓睦州,形容其人品高潔如玉。
  • 紫綬:古代高級官員的印綬,這裏指韓睦州的官職。
  • 霜須:白鬚,指年老。
  • 一兩莖:一兩根。
  • 其奈:無奈。
  • 無成:沒有成就。
  • 空老去:白白地老去。
  • 明鏡:比喻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現狀。
  • 若爲情:如何是好,怎樣面對。

翻譯

韓睦州如玉般的人品與紫綬官職相互輝映,卻也難免有一兩根白鬚顯露歲月的痕跡。 無奈的是,雖然年老卻未有所成,每當面對明鏡,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情感呢?

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對韓睦州的遙和之作,通過對比韓睦州的高潔人品與官職,以及歲月留下的痕跡,表達了對其雖老未成的無奈與感慨。詩中「玉人紫綬相輝映」一句,既讚美了韓睦州的人品與地位,又暗含了對其年華老去的惋惜。「每臨明鏡若爲情」則深刻描繪了韓睦州面對自己老去而無成的複雜情感,體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懷與共鳴。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