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羊公:指羊祜,西晉名臣,曾在峴山鎮守,有惠政。
- 峴首碑:即峴山碑,紀念羊祜的碑文。
- 墮淚:流淚,指後人因感念羊祜的功德而流淚。
- 殊時:不同的時代。
- 兵火:戰火。
- 文缺:碑文殘缺。
- 江雲:江上的雲霧。
- 觸蘚滋:蘚苔滋生,形容碑文因潮溼而長滿苔蘚。
- 黎庶:百姓。
- 匝地:遍地。
- 瘡痍:創傷,比喻戰爭帶來的破壞和苦難。
翻譯
羊公治理此地三年,留下千年的峴山碑文。 如今還有誰會爲此碑流淚,這條道路也已不同於往昔。 戰火燒燬了碑文,江上的雲霧使苔蘚滋生。 怎能忍受看到百姓的苦難,遍地都是戰爭的創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峴山碑的描寫,表達了對羊祜政績的懷念以及對戰亂時代百姓苦難的同情。詩中「兵火燒文缺,江雲觸蘚滋」描繪了戰火對文化遺產的破壞,以及自然環境對碑文的侵蝕,形象生動。末句「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瘡痍」直抒胸臆,強烈表達了對百姓遭受戰亂之苦的深切同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現實的深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