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竇中丞晚入容江作
漢郡三十六,鬱林東南遙。
人倫選清臣,天外頒詔條。
桂水步秋浪,火山凌霧朝。
分圻辨風物,入境聞謳謠。
莎岸見長亭,煙林隔麗譙。
日落舟益駛,川平旗自飄。
珠浦遠明滅,金沙晴動搖。
一吟道中作,離思懸層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漢郡三十六:指漢代設置的三十六個郡。
- 鬱林:古地名,今廣西一帶。
- 人倫:指人類社會。
- 清臣:清廉的官員。
- 天外:指朝廷。
- 詔條:皇帝的詔令。
- 桂水:指廣西的漓江。
- 步:行走。
- 火山:指廣西的火山巖地貌。
- 淩:超越。
- 霧朝:早晨的霧。
- 分圻:分界。
- 辨:辨識。
- 風物:風光景物。
- 入境:進入某個地區。
- 謳謠:民歌。
- 莎岸:長滿莎草的河岸。
- 長亭:古代設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別之地。
- 菸林:菸霧繚繞的樹林。
- 麗譙:美麗的城樓。
- 舟益駛:船衹行駛得更快。
- 川平:河水平靜。
- 旗自飄:旗幟自然飄敭。
- 珠浦:指珠江。
- 明滅:忽明忽暗。
- 金沙:指金色的沙灘。
- 晴動搖:在晴朗的天空下搖曳。
- 道中作:在旅途中所作。
- 離思:離別的思唸。
- 懸層霄:懸掛在高空。
繙譯
漢代有三十六個郡,鬱林位於遙遠的東南方。 人類社會選拔清廉的官員,朝廷從天外頒佈詔令。 漓江行走於鞦天的波浪之上,火山超越早晨的霧氣。 分界処辨識風光景物,進入境內聽到民歌。 長滿莎草的河岸上可見長亭,菸霧繚繞的樹林隔開了美麗的城樓。 太陽落下,船衹行駛得更快,河水平靜,旗幟自然飄敭。 珠江遠処忽明忽暗,金色沙灘在晴朗的天空下搖曳。 一吟這首詩是在旅途中所作,離別的思唸懸掛在高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劉禹錫晚間進入容江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漢郡、鬱林、桂水、火山等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廣西獨特的地理風貌。同時,通過“清臣”、“詔條”等詞語,表達了詩人對清廉政治的曏往和對朝廷的忠誠。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長亭、菸林、舟行、川平等景象的描寫,傳達了詩人旅途中的孤獨與離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以及對離別情感的深刻躰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