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眼花

頭風目眩乘衰老,祗有增加豈有瘳。 花發眼中猶足怪,柳生肘上亦須休。 大窠羅綺看才辨,小字文書見便愁。 必若不能分黑白,卻應無悔復無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頭風:指頭痛。
  • 目眩:眼睛看東西時感到模糊或旋轉。
  • :趁着,因爲。
  • 衰老:年紀大,身體機能下降。
  • (zhǐ):僅僅,只有。
  • 增加:這裏指病情加重。
  • (chōu):病癒。
  • 花發:指花白的頭髮。
  • 柳生肘上:比喻小病小痛。
  • 大窠羅綺:指大型的圖案或文字。
  • 小字文書:指小字體的文字。
  • 必若:如果一定。
  • 分黑白:分辨是非。
  • 無悔復無尤:沒有後悔也沒有責怪。

翻譯

隨着年老,頭痛和眼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只有病情加重,哪有痊癒的可能。頭髮花白已經足夠讓人驚訝,小病小痛也必須休息。看大型的圖案或文字才能勉強分辨,小字體的文字一看到就感到頭痛。如果真的不能分辨是非,那麼至少應該沒有後悔也沒有責怪。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白居易晚年身體的衰弱和視力的下降。詩中,「頭風目眩」和「花發眼中」生動描繪了衰老帶來的身體不適,而「大窠羅綺看才辨,小字文書見便愁」則巧妙地表達了視力衰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最後兩句「必若不能分黑白,卻應無悔復無尤」則透露出一種無奈中的豁達,即使無法分辨是非,也要保持無悔無怨的心態。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衰老和疾病的深刻體驗和哲理思考。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