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筍

此州乃竹鄉,春筍滿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來早市鬻。 物以多爲賤,雙錢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與飯同時熟。 紫籜坼故錦,素肌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經時不思肉。 久爲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此州:這裏指白居易所在的州。
  • 春筍:春季生長的竹筍。
  • 山夫:山中的居民。
  • 折盈抱:折斷並抱滿懷。
  • (yù):賣。
  • 雙錢:兩枚錢幣。
  • :交換。
  • 炊甑(zèng):古代的蒸飯器具。
  • 紫籜(tuò):竹筍的外皮,紫色。
  • (chè):裂開。
  • 故錦:比喻舊的竹筍皮。
  • 素肌:比喻竹筍的內部,白色如肌膚。
  • (bāi):掰開。
  • 新玉:比喻新鮮的竹筍。
  • 經時:長時間。
  • 京洛:指長安和洛陽,古代中國的兩個都城。
  • 踟躕(chí chú):猶豫不決。
  • 南風:指溫暖的春風。

翻譯

這裏是一個盛產竹子的鄉州,春天時山谷裏滿是竹筍。山中的居民折斷並抱滿懷的竹筍,早早地拿到市場上去賣。因爲竹筍很多,所以價格便宜,兩枚錢幣就能換一束。將竹筍放在蒸飯的甑中,和米飯一起蒸熟。紫色的竹筍皮裂開,像舊錦一樣,而白色的竹筍肉掰開,新鮮如玉。每天因此而多吃一些,長時間都不想吃肉。我長久以來作爲京洛的客人,常常覺得這種美味不足。所以,不要猶豫,趕快吃吧,溫暖的春風一吹,竹筍就會長成竹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居易在竹鄉的生活情景,通過對春筍的描述,展現了竹筍的鮮美和生活的簡樸。詩中「紫籜坼故錦,素肌擘新玉」一句,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竹筍的外觀和質感。後文提到「久爲京洛客,此味常不足」,表達了詩人對這種自然美味的懷念和對都市生活的反思。整首詩語言樸實,意境清新,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之美的讚美。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