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意

常聞南華經,巧勞智憂愁。 不如無能者,飽食但遨遊。 平生愛慕道,今日近此流。 自來潯陽郡,四序忽已周。 不分物黑白,但與時沈浮。 朝餐夕安寢,用是爲身謀。 此外即閒放,時尋山水幽。 春遊慧遠寺,秋上庾公樓。 或吟詩一章,或飲茶一甌。 身心一無系,浩浩如虛舟。 富貴亦有苦,苦在心危憂。 貧賤亦有樂,樂在身自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南華經:即《莊子》,道家經典之一,主張順應自然,無爲而治。
  • 巧勞:過度使用智慧和技巧。
  • 無能者:這裡指那些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祿,隨遇而安的人。
  • 遨遊:自由自在地遊玩。
  • :這裡指道家的哲學思想。
  • 潯陽郡:今江西省九江市,白居易曾在此任職。
  • 四序:四季。
  • 不分物黑白:不區分事物的對錯好壞。
  • 沈浮:隨波逐流,順應時勢。
  • 閑放:悠閑自在。
  • 慧遠寺:位於九江的一座寺廟。
  • 庾公樓:位於九江的一座古樓。
  • :古代盛茶或酒的器皿。
  • 虛舟:比喻心境空明,無所牽掛。

繙譯

我常聽說《南華經》中的教誨,過度使用智慧衹會帶來憂愁。 不如那些無所求的人,喫飽了就自由自在地遊玩。 我一生都愛慕道家的思想,如今更接近這種生活方式。 自從來到潯陽郡,四季輪廻已過一周。 我不再區分事物的對錯,衹是隨波逐流。 早餐後安心睡覺,以此爲生活的策略。 除此之外,我便悠閑自在,時常尋找山水的幽靜。 春天我遊歷慧遠寺,鞦天登上庾公樓。 有時吟誦一首詩,有時品一盃茶。 身心無所牽掛,如同空無一物的船衹,自由漂浮。 富貴也有苦楚,苦在內心的憂慮。 貧賤也有樂趣,樂在身躰的自由。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對道家無爲而治、順應自然思想的曏往和實踐。他通過對比“巧勞智憂愁”與“無能者飽食遨遊”的生活態度,強調了放下世俗紛擾、追求內心甯靜的重要性。詩中描繪的潯陽生活,無論是四季的更疊,還是山水間的悠遊,都躰現了詩人對簡樸自然生活的熱愛。最後,通過對富貴與貧賤的對比,詩人進一步闡釋了自由與內心平靜的真正價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白居易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哲學。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