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

我知世無幻,了無幹世意。 世知我無堪,亦無責我事。 由茲兩相忘,因得長自遂。 自遂意何如,閒官在閒地。 閒地唯東都,東都少名利。 閒官是賓客,賓客無牽累。 嵇康日日懶,畢卓時時醉。 酒肆夜深歸,僧房日高睡。 形安不勞苦,神泰無憂畏。 從官三十年,無如今氣味。 鴻雖脫羅弋,鶴尚居祿位。 唯此未忘懷,有時猶內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了無:完全沒有。
  • :勝任,能夠。
  • :要求,期望。
  • 自遂:自由自在,隨心所欲。
  • 閒官:指無實際職權的官職。
  • 牽累:束縛,拖累。
  • 嵇康: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音樂家,以懶散著稱。
  • 畢卓:東晉時期的名士,以飲酒聞名。
  • 酒肆:酒店。
  • 僧房:僧人居住的房間。
  • 神泰:精神安定。
  • 羅弋:捕鳥的網和箭,比喻束縛。
  • 祿位:官職和俸祿。

翻譯

我知道世界是虛幻的,對世事毫無興趣。 世人也知道我無能,不對我有任何期望。 因此我們彼此遺忘,我得以長久地自由自在。 自由自在的感覺如何?我這個閒官在閒散之地。 閒散之地在東都,東都少有名利之爭。 閒官如同賓客,賓客沒有束縛。 像嵇康一樣天天懶散,像畢卓一樣常常醉酒。 深夜從酒店歸來,白天在僧房高枕無憂。 身體安逸不勞苦,精神安定無憂無懼。 做了三十年官,沒有如今這樣的心境。 鴻雁雖已脫離捕鳥的網和箭,但鶴仍居於官職。 只有這一點我未曾忘記,有時內心仍感愧疚。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詩中,「我知世無幻,了無幹世意」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的態度,而「世知我無堪,亦無責我事」則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無力和無奈。通過對比嵇康和畢卓的懶散與醉酒,詩人表達了對閒適生活的渴望。最後,詩人雖然享受着閒官的自由,但內心仍對未完全脫離官場生活感到愧疚,體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掙扎。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白居易淡泊名利、追求心靈自由的情懷。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