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皇甫庶子見寄

掌綸不稱吾應笑,典郡無能我自知。 別詔忽驚新命出,同寮偶與夙心期。 春坊瀟灑優閒地,秋鬢蒼浪老大時。 獨佔二疏應未可,龍樓見擬覓分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掌綸(zhǎng lún):指掌管文書的工作。
  • 不稱(bù chèn):不合適,不相稱。
  • 典郡(diǎn jùn):指擔任地方行政長官。
  • 無能(wú néng):沒有能力。
  • 別詔(bié zhào):特別的詔令。
  • 新命(xīn mìng):新的任命。
  • 同寮(tóng liáo):同事,同僚。
  • 夙心期(sù xīn qī):早有的期望。
  • 春坊(chūn fāng):春天的官署。
  • 瀟灑(xiāo sǎ):形容舉止自然大方,不拘束。
  • 優閒地(yōu xián dì):閒適的地方。
  • 秋鬢(qiū bìn):指年老時頭髮變白。
  • 蒼浪(cāng làng):形容頭髮斑白。
  • 老大時(lǎo dà shí):年紀大了的時候。
  • 獨佔(dú zhàn):獨自佔有。
  • 二疏(èr shū):指兩位疏遠的朋友。
  • 龍樓(lóng lóu):指皇帝的居所。
  • 覓分司(mì fēn sī):尋找分擔職責的人。

翻譯

我掌管文書的工作並不稱職,我自己也笑自己;擔任地方長官無能,我自己也知道。突然接到特別的詔令,新的任命讓我感到驚訝;與同僚偶然相遇,卻意外地符合了我早有的期望。春天的官署是個閒適的地方,但當我頭髮斑白,年紀已大時,我獨自佔有這份閒適,或許不應該。在皇帝的居所,我正在尋找能分擔職責的人。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對自我境遇的反思與感慨。詩中,他自嘲掌綸不稱、典郡無能,表達了對自身能力的自知之明。同時,他對新命的驚訝和對同寮夙心期的滿足,展現了他對官場生涯的複雜情感。詩的最後,他以「獨佔二疏」和「龍樓見擬覓分司」作結,既表達了對現狀的無奈,也透露出對未來的期待和尋求改變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反映了白居易在官場生涯中的自我認知和人生感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