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

連山斷處大江流,紅旆逶迤鎮上游。 幕下翱翔秦御史,軍前奔走漢諸侯。 曾陪劍履升鸞殿,欲謁旌幢入鶴樓。 假著緋袍君莫笑,恩深始得向忠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行次:旅途中的停留。
  • 夏口:地名,今湖北省武漢市漢口區。
  • 李大夫:指李德裕,唐代政治家、文學家。
  • 連山斷處:山脈中斷的地方。
  • 大江:長江。
  • 紅旆(pèi):紅色的旗幟,這裏指軍旗。
  • 逶迤(wēi yí):曲折綿延的樣子。
  • 鎮上游:指軍隊駐紮在長江上游。
  • 幕下:指軍中幕府。
  • 翱翔:比喻自由自在地活動。
  • 秦御史:指秦地的御史,御史是古代監察官。
  • 漢諸侯:指漢代的諸侯王。
  • 劍履:佩劍和穿鞋,指朝見皇帝的禮儀。
  • 升鸞殿:進入皇帝的殿堂。
  • 欲謁:想要拜見。
  • 旌幢(jīng chuáng):古代儀仗中的旗幟。
  • 入鶴樓:進入高雅的場所。
  • 假著:暫時穿着。
  • 緋袍:紅色的官服。
  • 恩深:深厚的恩情。
  • 向忠州:前往忠州,忠州是唐代的一個州名。

翻譯

在山脈中斷之處,長江浩蕩流過,紅色的軍旗在曲折綿延中鎮守着長江上游。在軍中幕府下,秦地的御史自由自在地活動,漢代的諸侯在軍前奔走。曾經陪同佩劍穿鞋的禮儀進入皇帝的殿堂,現在想要拜見儀仗中的旗幟,進入高雅的鶴樓。暫時穿着紅色的官服,請不要嘲笑,因爲深厚的恩情才得以前往忠州。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在旅途中寫給李德裕的,詩中描繪了壯闊的長江景色和軍中的景象,表達了對李德裕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詩中「連山斷處大江流」一句,以壯麗的自然景觀開篇,展現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後文通過對軍中景象的描述,以及對過去和未來的對比,表達了對李德裕的深厚情感和對未來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獨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