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除主客郎中知制誥與王十一李七元九三舍人中書同宿話舊感懷

閒宵靜話喜還悲,聚散窮通不自知。 已分雲泥行異路,忽驚雞鶴宿同枝。 紫垣曹署榮華地,白髮郎官老丑時。 莫怪不如君氣味,此中來校十年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初除:剛剛被任命。
  • 主客郎中:唐代官職名,負責接待賓客等事務。
  • 知制誥:負責起草詔令的官職。
  • 捨人:中書省的官員,負責起草詔令。
  • 聚散:相聚和分離。
  • 窮通:命運的順逆。
  • 分雲泥:比喻地位懸殊。
  • 行異路:走不同的道路。
  • 雞鶴宿同枝:比喻原本地位不同的人突然同処一地。
  • 紫垣:指皇宮。
  • 曹署:官署。
  • 榮華地:指官職顯赫的地方。
  • 白發郎官:指年老的官員。
  • 老醜時:指年老色衰的時期。
  • 氣味:此処指境遇、感受。
  • 來校:指比較。
  • 十年遲:指遲到了十年。

繙譯

在甯靜的夜晚,我們交談中既感到歡喜又有些悲傷,對於人生的聚散和命運的順逆,我們自己也無法預知。 曾經我們像雲和泥一樣,走在不同的道路上,突然間,我們這些原本地位不同的人,卻像雞和鶴一樣,同宿在一根樹枝上。 在皇宮的官署中,這是榮耀和繁華的地方,而我這個白發蒼蒼的郎官,卻在年老色衰的時候來到這裡。 不要驚訝於我的感受與你不同,因爲我在這樣的境遇中,感覺自己似乎遲到了十年。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對於人生變遷和官場生涯的感慨。詩中,“聚散窮通不自知”一句,道出了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不可預測。而“雞鶴宿同枝”則形象地描繪了原本地位懸殊的人突然同処一地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對於官場生涯的深刻躰騐。最後,通過“白發郎官老醜時”和“此中來校十年遲”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於時光流逝和官場生涯的無奈與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白居易的詩歌才華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