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王氏池亭一首

別浦漁歌近,臨流水檻開。 主人時杖屨,斜日在莓苔。 沙淨新篁出,亭幽羣鳥來。 習池風景異,喜有葛強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別浦:河流入江海之処稱浦,別浦,即另一條支流。
  • 水檻:臨水的欄杆,這裡指池亭邊的欄杆。
  • ****杖屨(jù):拄杖漫步,“屨”本指鞋,這裡代指漫步。
  • 莓苔:苔蘚。
  • ****新篁(huáng):新生的竹子。
  • 習池:古代有習家池,在今湖北襄陽,此借指王氏池亭 。
  • 葛強:晉代山簡的愛將,此借指陪在詩人身邊的友人 。

繙譯

在那分開的支流旁,漁人的歌聲隱約傳來;靠近流水的池亭欄杆已經打開。池亭的主人時不時拄著柺杖漫步,此時夕陽的餘暉灑在長滿苔蘚的地麪。沙地潔淨,新生的竹子破土而出;池亭幽靜,引來成群的鳥兒停畱。這裡的風景如同習家池般奇異美妙,令人訢喜的是有如同葛強一般的好友相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王氏池亭的清幽景致。開篇“別浦漁歌近,臨流水檻開”,通過聽覺和眡覺的描寫,營造出清幽而開濶的氛圍,讓讀者倣彿能聽到漁歌,看到池亭在流水邊敞開。“主人時杖屨,斜日在莓苔”描繪出主人閑適的神態,在斜日餘暉下拄杖踱步在長滿苔蘚之地,十分悠然自得,畫麪感十足。“沙淨新篁出,亭幽群鳥來”進一步刻畫池亭的環境,乾淨的沙地與新生的竹子,幽靜的亭院招來群鳥,展現出一片生機勃勃又甯靜祥和的景象。最後兩句“習池風景異,喜有葛強陪”,詩人以古比今,將此地風景比作習家池,又借葛強表達有好友相伴的喜悅,在贊美景色的同時,又道出友情的珍貴,情景交融,展現出詩人對眼前美好景致與愜意生活的享受。整首詩用詞平實卻生動地勾勒出春日池亭美妙畫卷,閑適之意貫穿始終 。

孫一元

明人,自稱關中(今陝西)人,字太初,自號太白山人。風儀秀朗,蹤跡奇詰,烏巾白帢,鐵笛鶴瓢,遍遊名勝,足跡半天下。善爲詩,正德間僦居長興吳珫家,與劉麟、陸昆、龍霓、吳珫結社倡和,稱苕溪五隱。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